特斯拉無人車最大bug!可能一臺都賣不出去?

電影《孤注一擲》中,男主角用手勢6表示二進制中的110,來向好友求救。

現實世界裡,馬斯克選擇了10月10日,這個在二進制裡表示數字10——一個代表圓滿的符號,來開啓特斯拉的新紀元。

這一天,雖然因故拖延了半小時開播,卻爲特斯拉發酵了更高得熱度;

這一天,馬斯克親自乘坐一臺沒有方向盤、沒有踏板的無人駕駛出租車,還讓一衆同事們乘坐無人駕駛大巴車入場:

也正是在這一天,特斯拉機器人們爲大家調酒、和大家猜拳、比耶✌、送禮物,甚至還“喪心病狂”地玩起了蹦迪,可見馬斯克是有多熱愛跳舞:

而這場萬衆期待的發佈會,居然簡短得驚人,絲毫沒有往日動輒三四個小時的執念!

馬斯克正兒八經的演講時間只有20多分鐘,遠低於預期的一個半小時;就算把開車入場和結束後的“蹦迪”環節都算上,也才半個小時出頭。

大家都說“字越少、事越大”,看來今天這場“We Robot”發佈會,必有大事發生!

而社長也從這些蛛絲馬跡裡,發現了特斯拉無人駕駛出租車的“最大bug”——這很可能會導致這款車一臺也賣不出去,甚至整個特斯拉都要開始轉型!

這究竟是什麼了?一切,都要從這場發佈會的細節說起。

01. “載入史冊”的發佈會,到底發佈了點啥?

這場發佈會名爲“We Robot”,並不是說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又有了新進展,其實還有特斯拉這家公司本身。

這麼多年來,馬斯克一直堅稱特斯拉並非一家汽車企業,而是一家人工智能的科技公司。

所以無人駕駛出租車Cybercab,它來了,邁着酷炫的步伐走來了:

很多人不理解,爲什麼Cybercab是一臺兩座車型。社長覺得一方面是爲了在提升續航的同時,儘可能壓縮製造成本。

當然,造型能吸引更多的人體驗,也是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這臺車很可能會主打城區通勤/代步,兩座剛好能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而城際通勤、全家出遊或是週末採購,會由特斯拉Model 3/Y配合FSD來解決。

什麼?你想全公司出去團建?人挪死樹挪活,可以多打幾輛嘛!

目前對特斯拉來說,唯一有壓力的其實是生產時間,畢竟是2026年投產、甚至是2027年才能和大家見面的大期貨。

除了汽車本身需要通過許多測試才能上路之外,FSD的軟件版本也得合法合規才行。

據馬斯克表示,明年就會有“無人監督版”的FSD在加利福尼亞和得克薩斯兩個地區推出了,其他地區將會陸續開放,用戶可以用現款特斯拉車型提前體驗無人駕駛。

(在現場,也有不少真·沒人駕駛的Model Y)

至於特斯拉發佈的第二款產品——自動駕駛公交車Robovan,就是“多人版”的Cybercab了。它的造型酷似單節小火車,能夠搭載20人或運輸貨物:

遺憾的是,馬斯克並未公佈這臺車的參數細節和投產時間,或許……會是更大的期貨?

在馬斯克眼裡,這兩臺無人駕駛的“汽車機器人”能夠在滿足交通需求的同時,解決停車難這個大問題,從而“把停車場改造成公園”:

而第三款產品,就是這個會走會跑會跳舞的Tesla Bot了。

看到這裡,我相信很多人會說“就這”?更入門的Model Q連影都沒有,發佈的全是大期貨,差評!

但我想說的是,要真這麼想,你可把馬斯克想得太膚淺了。

這一套組合拳下來,可是從個體出行、羣體出行再到固定場景內的機器人服務,實現了由動態到靜態的全方位覆蓋——

在家是機器人幫你洗衣做飯、照顧日常起居,出門了由“汽車機器人”車接車送,到達目的地之後還有新的機器人陪你上班、訪友、娛樂等等……細思極恐啊!

順着這個邏輯去想,其實特斯拉的很多行爲就變得合理了起來。

首先FSD之所以堅持純視覺,確實有激光雷達更貴的考量。但機器人要想陪在人們身邊,無疑需要通過攝像頭來捕捉表情等細節,那FSD的視覺算法就成了預演。

通過規模化效應來降低成本、通過創新技術來提高生產效率,也是爲了積攢經驗,用以大批量生產汽車/陪伴型機器人這類工業品;

一定要通過宏圖遠景鋪開特斯拉的品牌、而非專注於產品本身,這背後的邏輯其實和蘋果、華爲、小米有些類似,品牌效應就是打造跨界商業帝國的不二法門;

至於大範圍囤積芯片、攻堅人工智能這些就更不用提了,這都是一家車企不必要做、但一家智能科技公司必須要做的事。

現階段的特斯拉,除了推動技術進步之外,還需要再做到一件事:

把價格打下來。

馬斯克當然也注意到了這一點,因此無人駕駛出租車Cybercab的購置成本已經能打到3萬美元以下,運營成本也將從60美元/100km下降到約18美元/100km。

而且特斯拉不僅爲這臺車設計了一套全自動內外洗車設備,還取消了NACS實體充電接口,讓它使用感應無線充電。這都是形成“無人照看”的全自動機器人的必要步驟。

你看,邏輯閉環了。

至於自動駕駛公交車Robovan出行成本更低,均攤到每個人只要3~6美元/100km:

而在同樣的情況下,Tesla Bot也因爲可以和電動汽車共享動力電池、感知硬件甚至是生產線來降低成本,從而迅速實現“機器人幫人做事”的世界大同。

沒錯,這就是特斯拉的“宏圖計劃”。

02. 宏圖計劃的底層邏輯是升級

2006年,特斯拉還“藉藉無名”時,就開始踐行一份名爲Master Plan的宏偉藍圖計劃。

它的第一篇章,是這樣寫的:

而在第一篇章即將完成的時候,故事的第二章,在2016年悄然展開。

這一階段的特斯拉,將精力集中在拓展車型及市場、推出自動駕駛技術FSD以及搭建自動駕駛出租車網絡robotaxi,從而讓閒置的特斯拉能爲車主賺錢。

當時,有多少人爲馬斯克的構思瘋狂,就有多少罵聲和質疑。

但隨着FSD的上線與完善,去年開始陸續交付的電動皮卡Cybertruck等新產品、新產線的開發,尤其是2019年後特斯拉步入萬億市值的天梯,馬斯克再一次印證了自己吹過的牛皮都能圓上。

或許,人們想象力的終點只不過是他的起點?

而時至今日,馬斯克正在向第三篇章發起衝鋒——

更大規模地生產特斯拉、推動全球可持續能源經濟、儲能業務的發展,以及最關鍵的:引領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太空探索這些新方向。

相信大家都看得出,馬斯克這三次“十年計劃”,都是用此前賺到的錢來“遞進升級”自己產品。他在用最精簡的加法,在爲人類的生活做減法。

所以想繼續進行到第三章的基礎,一定是特斯拉“動靜態全場景機器人”能夠更好地服務人類,改變人類的生活習慣。

於是,特斯拉在“動態機器人”方面佈局詮釋完畢後,開始佔領靜態場景下的接力棒——人型機器人Tesla Bot。

從實際情況看,這款機器人相比於之前露面的Optimus有兩大提升。

首先,它的手指擁有11個自由度,能夠進行更靈活的操作、並且擁有觸覺感知能力,在現場可以完成打掃衛生、斟茶倒水、猜拳比耶等動作,可以勝任一名服務生的基本工作。

未來,還能夠通過軟件升級,實現修剪草坪、照顧寵物等更復雜的功能。

更重要的是,這款機器人不僅可以量產,還能將最終售價定在2~3萬美元之間:

而根據特斯拉宏偉藍圖中的升級遞進邏輯,Optimus機器人相比於競品最大的優勢可不只是價格,而是迭代的速度!

這就不得不提到特斯拉在FSD升級過程中使用的端到端大模型了。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加速迭代、更快實現目標的軟件算法(滑布李的科普視頻已經在做了,這幾天會和大家見面)。

這種能力,顯然也會應用到Optimus機器人身上。

更豐富的功能、再加上特斯拉的品牌光環,無疑會在機器人領域復刻特斯拉汽車的成功,讓特斯拉將“先發優勢”轉化爲銷量優勢。

或許,這就是爲什麼很多人將特斯拉這次發佈會稱爲“再造一個特斯拉”的原因。

但說到這裡,如果一切都能如願以償,那特斯拉“賣不出去”的bug又究竟出在哪裡?

03. 最大的bug,是服務

當年滴滴、快的和優步展開補貼大戰時,砸了海量的資金,才培養成了用戶“打網約車”的習慣。也直到2023年,滴滴才首次實現年度盈利。

可見要改變用戶習慣、並從中賺到錢,絕非易事。

現階段的特斯拉,只有先推進Robotaxi並獲得大衆的認可,才能繼續賺到錢,推進下一章的“機器人”計劃。

但這個美好藍圖的前置條件中,依然有兩個必須要跨越的阻礙。

第一難,自然是大家都熟知的安全和政策問題。

雖說業界已經基本形成共識,隨着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全球政府和民衆早早晚晚都會允許,並接受自動駕駛的合法運行。

但特斯拉的“無人監督版”FSD至今都沒能在美國各州落地,也就意味着連無人駕駛的試點測試牌照都還沒拿到。入華的消息雖然似乎已經談妥,卻也會面臨重重限制。

而除了政策之外,車輛的安全性、事故責任劃分等等,對特斯拉來說也都是必須要邁過的坎。

但當特斯拉邁過第一道坎之後,還有另一個潛在的“敵人”——網約車平臺。

要知道,Cybercab可是一臺能夠自主接送乘客、自主洗車、自主充電的傢伙。如果它看起來像網約車,做的事像網約車,那它就是一臺網約車。

如果說蘿蔔快跑是在搶司機的飯碗,那特斯拉這就是把飯鍋都砸了!

按照企業競爭的“傳統藝能”,很可能又會上演一場“馬車vs汽車”的大戲。

而最終的結果,要麼是平臺妥協、統一採購特斯拉、自己作爲運營商掙點辛苦錢,要麼特斯拉直接大包大攬,把生意做成直營模式,自己成立平臺提供用車服務。

如果真的走到這一步,全天24小時都有方便快捷的Robotaxi可用,又有誰會扔下20萬塊錢,去購買一臺Cybercab呢?

所以,特斯拉很可能一臺Cybercab都賣不出去,甚至壓根只租不售,自己把車賣給自己,掙網約車平臺的服務費。

而特斯拉未必不能預料到這個可能,甚至,還樂見其成。

誠如開始時提到的,特斯拉從來不是一家車企,而賣車賺錢只是實現宏偉藍圖“升級”進程的中間產物,它真正要提供的是“全場景智能機器人”的服務。

於是,出行選定特斯拉出租平臺,居家選擇特斯拉機器人提供的家政服務,能源來自特斯拉太陽能與儲能設備……

時代也將隨之改變。

這一切,必然會有人支持,也會有很多人質疑。

但世界上很多事就是會陷入一個怪圈:“因爲畏懼,不敢開始,因爲沒有開始,所以永遠畏懼。”

而人類歷史之所以能持續進步,正是因爲永遠有人敢於踏破這個怪圈。

最後的最後,用馬斯克的話來說:“我們期望未來並非淒涼的世界末日,而是一個有趣且令人振奮的全新未來。”

也許這一切,會和特斯拉發佈會一樣,雖遲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