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第五號員工沙漠創業 一顆「重生電池」挑戰中國壟斷
蓋茲、貝佐斯搶投資的全美鋰電池回收龍頭紅木原料。(來源:Dreamstime )
什麼樣的公司,讓比爾.蓋茲的突破能源基金、貝佐斯的氣候宣言基金、福特汽車都搶着投資?今年2月,它還拿到美國政府20億美元(約合新臺幣611億元)的低利貸款,募資總額28億美元。
它叫紅木原料(Redwood Materials),創辦人是特斯拉前技術長史特勞貝爾(JB Straubel)。
特斯拉有5個創辦人,假如馬斯克(Elon Musk)是它的嘴,那史特勞貝爾就是它的腦。
他是特斯拉天字第5號員工、史丹佛大學能源工程碩士,當了15年的特斯拉技術長,主導電池設計、超級電池工廠、充電站網絡等核心技術。
2017年,他跑到內華達的沙漠裡成立新創公司紅木原料,並在2年後離開特斯拉,全職投入製造生生不息的重生電池。
可回收電池95%關鍵元素
一次解決供應鏈、污染問題
也就是說,當你的舊筆電、舊手機、舊電動牙刷、電動腳踏車等電子垃圾,落到它手裡,就能重生爲新的電動車電池。
而它的技術可以回收95%以上的關鍵電池元素。這讓它在創業短短4年間,成爲全美鋰電池回收龍頭及獨角獸,2021年估值更達37億美元(約合新臺幣1130億元),隔年入選《時代》雜誌全球百大最有影響力公司。
隨着特斯拉崛起,史特勞貝爾預見了電動車市場的瓶頸,在於電池。
未來10年,全球鋰電池需求將成長近4倍,2050年成長超過2021年的25倍,但稀缺金屬有限且絕大部分被中國等少數國家壟斷。過去兩年,電動車銷量爆炸性成長,車廠爲了鋰電池搶破頭,導致全球鋰礦價格飆漲10倍,且一旦地緣政治風險提高,供應鏈可能陷入停擺。
「除非你能做到原料的封閉循環,否則(現在的電池生產模式)根本行不通。我們沒有足夠的新原料能讓我們不斷製造又丟棄。」史特勞貝爾告訴《MIT科技評論》。
他認爲把舊電池變成新電池的原料,能一次解決電池供應鏈、廢棄物回收,以及採礦帶來的環境浩劫,一石三鳥。
大車廠到亞馬遜都找它
「中國可能開始擔心了」
這個廢電池回收市場到底有多大?倫敦顧問公司循環儲能(Circular Energy Storage)估算,2030年全球將有超過160萬噸報廢鋰電池和生產廢料,那時最早的一批電動車也將屆齡報廢。海嘯般的廢電池即將來襲,目前回收率卻不到5%。屆時鋰電池回收市場將上看181億美元。
紅木原料不只跟各大車廠如福斯、奧迪、豐田、福特、富豪、電動巴士製造商Proterra,以及特斯拉電池供應商松下合作,連亞馬遜數據中心和電子閱讀器的電池回收也找它做。
同時,它還從別人不要的廢物中挖寶。史特勞貝爾估計,光是舊手機、舊玩具,美國人家中藏有10億顆舊電池等待「挖掘」。只要回收300支智慧型手機,就能湊齊一顆電動車電池所需的鈷。
每天,3輛聯結車將60噸的電池工廠廢料、廢品、消費性電子垃圾運到紅木的內華達工廠。經人工分類、拆解,再高溫鍛燒,壓成粉末,送入溼法冶金,分離金屬元素,等待進一步重組。
紅木原料生產電池中兩個最關鍵的組件:陽極用銅箔,以及陰極活性材料,佔鋰電池近8成成本。目前這些都是亞洲的天下,其中78%的陰極材料都由中國包辦。
因此重生電池可能撼動中國在電池領域的獨霸地位。「中國可能開始擔心了,」美國能源部長格蘭霍姆(Jennifer Granholm)造訪紅木原料工廠並奉上20億美元融資時說。
去年11月,紅木原料和松下電池簽下數十億美元合約,未來紅木生產的原料,會被製成新的特斯拉電動車電池。
「目前,鋰電池的需求已超過未來5年的供給,」北美松下能源總裁司望(Allan Swan)告訴美國CNBC電視臺,「全球需要20到25個這樣的工廠,尤其美國至少需要4到6個,才能支持更廣大的汽車業。」
6歲大的紅木原料正飛速長大。它斥資35億美元,在美東「電池帶」心臟位置興建的南卡羅萊納新工廠最近要動土,且強調全部使用再生電力,連瓦斯線都不拉,預計2025年上線時,年產量將足以供應100萬輛電動車電池;2030年將達500萬輛,而且碳排量比亞洲供應鏈低80%。
去年美國通過史上最大的氣候投資法案《降低通膨法案》,又替這間獨角獸加裝了火箭—該法案規定電動車電池關鍵礦物至少要有四成來自美國本土或與美國有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
「我們已經在用超音速飛行了,」史特勞貝爾說,這項規定「就像把火箭筒裝到超音速飛機上。」
商業週刊184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