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準備對電動車領域動手,美國部長:這無疑是給中國“割地”

距離特朗普上臺還有六十多天,在這個最後關頭,現任美國總統拜登的團隊和特朗普吵開了鍋。

特朗普的過渡團隊近日被爆正計劃取消向電動汽車消費者提供的7500美元稅收抵免政策。

要知道,這可是拜登任內推動的《通脹削減法案》(IRA)的核心措施之一。

對此,即將卸任的美國能源部長格蘭霍姆憤怒地對記者表示

“這樣做會適得其反。你取消了這些抵免,最終會把(電動汽車)這塊領土割讓給其他國家,尤其是中國。”

“如果我們袖手旁觀,看着離岸外包再次興起,並放棄這片領地,那麼我們就沒有制定產業戰略。”

平心而論,格蘭霍姆這番話雖然對中國的敵意偏見頗深,但她的一個核心邏輯是沒錯的,那就是特朗普團隊取消對美國消費者購買電動車的補貼,會讓美國本土新能源車產業更沒法和中國競爭。

我們必須要明白,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國車企憑藉過硬的技術和優秀的成本控制,已經霸榜第一。

起初,爲了幫助美國本土新能源車企在這場競爭中站穩腳跟,拜登政府推出了一系列購車補貼政策。

換句話說,這些補貼就像一把保護傘,爲美國新能源車企遮風擋雨。

要是沒有這些補貼支持,美國車企早就被幹沒了。

對於如此淺顯的道理,特朗普應該是知道的。

那麼他爲何寧可讓中國新能源車企再贏一局,也要廢除電動汽車的稅收抵免呢?

另外有意思的是,馬斯克作爲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的功臣之一。

特朗普的做法顯然和馬斯克有着利益衝突,難不成特朗普要來一個“卸磨殺驢”?

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美國最大的電動車賣家——特斯拉的代表告訴特朗普的過渡委員會,他們支持取消這個補貼。

馬斯克今年早些時候表示,取消補貼可能會對特斯拉的銷量造成輕微影響,但會對競爭對手造成更大的打擊,其中包括通用汽車等傳統車企。

這番話也許是迫於無奈?

在這條政策放出消息當天,特斯拉股價收盤前大跌5.7%,其他美國電動汽車製造商睿維安、路西德也是一路暴跌,最高跌幅甚至達到了14%。

確實挺傷的。

不過,今年第三季度,特斯拉在美國電動汽車市場的銷售佔比約一半,且是唯一進入盈利狀態的企業。

這基本意味着,補貼停止後特斯拉將進一步建立壟斷優勢。

在美國以100%關稅阻止中國車企進入市場情況下,特斯拉在美國的市場地位將進一步提升。

可放眼全球,特斯拉的銷量也逐漸被比亞迪超越。

雖然特斯拉在上海建有全球最大工廠,像一座橋樑連接着中美兩國的供應鏈,但如果特朗普重返白宮。

美國後起的電動車企業可能會失去成長機會。

不只是電動汽車,在光伏、風電、無人機和商業航天等前沿領域,美國也未能在與中國的競爭中佔據上風。

面對這種局面,特朗普還是選擇了一條回頭路——重振傳統工業。

他希望通過徵收高額關稅,迫使企業減少進口,增加本土生產,以此保住美國的就業崗位。

但這樣做的代價是打破美國幾十年來形成的產業分工格局,把國家帶回到19世紀那個市場封閉的年代。

這種政策正在改變全球貿易的面貌。

由西方主導的貿易體系正在退場,而以"一帶一路"和金磚國家爲代表的新體系正在崛起。

有趣的是,特朗普的關稅威脅反而推動了中國和歐盟走得更近。

爲了避免兩面受壓,歐盟最近在電動汽車關稅問題上與中國達成了初步共識。

可以說有利也有弊。

筆者觀點:

仔細想來,特朗普的想法,還是有死心存在。

一直以來,特朗普和共和黨對新能源的根深蒂固的態度。

特朗普對傳統燃油車情有獨鍾,對新能源持排斥態度。

他過去常常借題發揮,用各種方式表達對新能源行業的不認可。

這種觀念上的對立,讓他寧可犧牲美國新能源車企的利益,也要堅持自己的立場。

換句話說,這也符合特朗普廣大支持者的利益。

特朗普的支持選民大部分是“紅脖子”,是美國的中底層民衆,比如農民和產業工人。

這部分人對電動汽車其實不太感興趣,但他們對美國油價卻十分敏感,因爲他們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更多還是大批量汽車或者皮卡。

歸根結底,拜登和特朗普,或者是民主黨與共和黨對新能源領域的政策分歧,纔是此事背後的癥結。

本期內容到這裡就要結束了。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在某些方面觀點與本文不一致是正常的。

大家要文明交流,互相賦能。

感謝理解。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