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哲軒推薦:2高中生髮現勾股定理新證明,論文已發美國數學月刊
兩個高中生髮現的勾股定理新證明,現在論文來了。
而且就在剛剛,數學大神陶哲軒在看完這篇論文之後評價道:
這兩位高中生分別是Ne’Kiya Jackson和Calcea Johnson。
她們在2022年發現勾股定理新證明的時候,正就讀於美國新奧爾良的聖瑪麗學院(St. Mary’s Academy)。
△左:Ne’Kiya Jackson;右:Calcea Johnson
勾股定理想必大家都已經非常熟悉了,包括那句耳熟能詳的“勾三股四弦五”,以及它的基本公式a2+b2=c2。
雖然這個定理已經有2500多年的歷史,但毫不誇張地說,它的重要性依然貫穿於現代數學之中。
當時她們二人提出新證明時,可以說是在圈內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因爲長期以來,數學家們基本上都採用代數和幾何的方法來證明這個定理。
但她們採用的卻是三角學(Trigonometry,基於對角度及邊長之間關係的直接推導)這個數學分支來做證明。
這是特別具有挑戰性的一件事情。
因爲三角學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基於勾股定理,大多數情況下就會導致所謂的“循環論證”(circular reasoning),即證明過程中偷用了待證的結果。
早在1927年,數學家Elisha Loomis就曾斷言道: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看似“不可能”的方法,卻被兩位高中生給突破了。
要知道,當時跟她倆採用類似方法做過證明的,只有2位專業的數學家——Jason Zimba和Nuno Luzia,分別於2009年和2015年提出。
而現如今,二人正式在《美國數學月刊》公佈了論文,把證明過程的細節內容都亮了出來,也得到了陶哲軒的認可。
更重要的是,這篇論文不僅詳細介紹了五種全新的證明方法,她們還提出了一個系統性的方法,預計能夠生成至少五種額外的新證明。
換言之,五個新證明是保底的,也可以達到十個!
其中,只有一個證明是她們在2023年3月參加學術會議時展示過的,另外九個是全新的。
那麼她們二人到底是如何做到,我們繼續往下看。
三角學證明和三個先決條件
首先,我們來了解她們二人對三角學證明的解釋。
三角學證明是使用三角函數的性質、恆等式和基本定理來證明幾何或代數命題的方法。
它通常利用三角函數(如正弦、餘弦、正切等)之間的關係,結合已知的三角恆等式和公式來得出結論。
實際上,正弦和餘弦的三角比率是爲一個銳角α定義的,通過創建一個直角三角形ABC,其中α是兩個銳角之一,然後比較三條邊中的兩條的長度:
sinα定義爲對邊BC與斜邊AB的比值,cosα是鄰邊AC與斜邊的比值。
但是,通過測量直角三角形來定義正弦或餘弦只對銳角有效,所有其他角度需要一個完全不同的方法。
對於這些角度,她們使用單位圓:
從點(1, 0)開始,向逆時針方向(對於負角是順時針方向)沿着圓移動,直到達到所需的中心角α,最終到達點(x, y)。然後我們定義cosα = x和sinα = y。
對於一個銳角,這兩種方法給出的正弦或餘弦函數值是相同的,如圖1所示:
但只有第一種方法可以合理地被稱爲三角學的,第二種方法可能被稱爲圓的(cyclotopic)會更恰當一些,如圖2所示:
實際上,這兩種方法之間的區別意味着,通過餘弦定理(我們從c² = a² + b² − 2abcosγ開始,讓γ成爲一個直角)來證明勾股定理是一個圓的證明,而不是一個三角學的:
三角學不能計算一個直角的餘弦值,而圓的測量告訴我們cos(90°) = 0。
同樣,使用cos(α − β)的公式(讓α = β在恆等式cos(α − β) = cosαcosβ + sinα*sinβ中)來證明勾股定理也是圓的而不是三角學的,使用sin(α + β)的公式也是如此,其中α和β是互補角。
聲稱一個證明是三角學的也可以基於其他理由被否認。
例如,勾股定理最著名的證明之一使用了相似性△ABC ∼ △ACD ∼ △CBD,如圖3所示:由於a/c = x/a和b/c = y/b,有c = x + y = a²/c + b²/c,從而得出a² + b² = c²。
但這個證明可以很容易地被改寫爲三角學。
由於a/c = x/a = sinα,有x = asinα = (csinα)sinα = csin²α,同樣y = ccos²α。然後c = x + y = c(sin²α + cos²α),從中得出1 = sin²α + cos²α = (a/c)² + (b/c)²,因此a² + b² = c²。
但在這裡使用三角學術語並沒有增加任何東西——事實上,它只會使相同的方法更加複雜——因此可以說這個證明使用了相似三角形,而不是三角學。
更一般地,任何證明a² + b² = c²的證明都可以通過將csinα寫作a和ccosα寫作b(或者通過重新縮放邊a、b和c到sinα、cosα和1)來改寫爲“三角”證明。
首先證明sin²α + cos²α = 1,之後反向替換sinα = a/c和cosα = b/c以顯示a² + b² = c²。
這種幻覺顯示需要對一個“三角”勾股定理的證明持懷疑態度,這種證明以這種迂迴的方式工作(即,首先證明恆等式sin²α + cos²α = 1)以確保“三角學”不僅僅是使用正弦和餘弦術語對邊長的不必要重述。
爲了確保證明勾股定理的過程不依賴於循環論證,她們二人在論文中提到了三個先決條件(preliminaries):
角度加法公式主要用於三角函數中的正弦和餘弦運算。
對於銳角α、β 和 α+β,正弦和餘弦滿足以下關係: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這些公式可以確保在不依賴勾股定理的情況下,能夠對正弦和餘弦進行直接計算,從而保持證明的嚴謹性和獨立性。
正弦定理被用於分析某些三角形中邊長之間的關係。
正弦定理的核心是描述了三角形各邊的比例關係,當已知兩個角和它們的對邊時,可以確定第三邊的長度。正弦定理表述如下:
這些公式用於接下來的證明中的多個步驟,特別是用於連接和計算不同邊長,以便在已知特定角度的情況下得出邊長關係。
等腰直角三角形中,兩個直角邊相等,這種對稱性簡化了許多計算。這種特殊三角形的邊長關係,直接得出邊長滿足勾股定理:
因此,對於等腰直角三角形,證明過程變得更加簡潔,因爲兩邊的平方和直接等於斜邊的平方。
接下來,就到了關鍵的證明部分。
五至十個勾股定理新證明
爲了便於閱讀和理解,這部分我們將直接放上證明的原文內容(公式着實不太好展示)。
第一個證明
第二個證明
第三個證明
第四個證明
第五個證明
除此之外,論文還對具體方法做了展開介紹。
二人先是提出了一個她們這項研究所要解決的基本問題,即:
將對新三角形的構造限制在那些角度爲△ABC的三個角度α、β和 90°(即 α+β)的整數倍之和或差的三角形上。
由此,這個問題的答案變得直接明瞭。
引理1
a) 如果 △ABC是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即 α=β=45°),那麼所有角度爲 α和 β的整數線性組合的三角形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 如果在直角三角形 △ABC中 α<β,則存在一個直角三角形,其銳角爲 2α和 β−α。此外,對於每一對 {α,β},2α和 β−α是唯一能夠形成直角三角形銳角的 α和 β的整數線性組合。
證明
a) 由於等腰三角形 △ABC的三個角度都是 45°的倍數,所以任何新三角形的所有角度(這些角度被限制爲 △ABC的角度之和或差)仍然是 45°的倍數,因此我們得到的三角形必定是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換句話說,如果我們從等腰直角三角形開始,那麼無法構造出新的三角形。
b) 現在假設 α<β。如果新構造的直角三角形中的一個銳角爲 mα+nβ(其中 m,n∈Z),則其補角爲:
90°−(mα+nβ)=(α+β)−(mα+nβ)=(1−m)α+(1−n)β
如果整數 n和 1−n都不爲零,那麼其中一個(假設爲 n)是負數,那麼將 n替換爲 ∣n∣我們可以看到其中一個角度是 mα−nβ,其中 m>n>0。
但是當 α的度數爲 90n/(m+n)時,其補角 β的度數爲 90m/(m+n),這種構造將會產生一個角度 mα−nβ=m⋅90n/(m+n)−n⋅90m/(m+n)=0。
這表明我們必須有 n=0,即其中一個銳角度數是 mα的某個 m∈N。
如果 m=1,那麼我們簡單地恢復了原始三角形 △ABC。如果 m=2,那麼我們得到一個新的直角三角形,其銳角爲 2α和 β−α(注意 2α<90°因爲 α<45°)。
最後,我們看到 m≥3是不可能的,因爲如果 30°≤α<45°,則不會存在這樣的三角形。
我們的引理確切地告訴我們如何尋找勾股定理的證明(對於非等腰直角三角形):從我們的原始三角形ABC開始,我們儘可能多地嘗試創建一個新的直角三角形,其角度測量爲2α、β − α和90°。
例如,創建一個2α角度的最簡單方法是結合兩個△ABC的副本,如圖13所示。
這創造了等腰三角形ABB’,其角度測量爲2α、β和β,所以下一步是取其中一個測量爲β的角度,並將其轉換爲測量爲β − α或90度的角度。
爲了在頂點B’處創建一個90度的角度,我們構建一個射線,使其與BB’成α角度。如果我們然後延長邊AB以在點D處與射線相交,我們就得到了我們第一個證明的圖形(圖14)。
或者,如果我們在斜邊AB的另一側創建2α角度,並延長BC以在點D處與新射線相交,如下所示,我們得到了直接導致我們第二個證明的圖形(圖15)。
而至於另外五種證明方法,感興趣的讀者可以點擊文末鏈接查看詳情哦。
靈感來自一個高中數學競賽
但除了這次勾股定理的新證明之外,Ne’Kiya Jackson和Calcea Johnson背後的故事也是值得聊一聊。
在這篇論文的致謝部分中,她們也對此做了講述。
事情的起因是二人當年參加的一場高中數學競賽,其中就有一道加分題:
於是,她們決定各自挑戰這道題目。
然而,這項任務比她們最初預想的要困難得多,二人花費了無數個不眠之夜,反覆嘗試並失敗。經過大約一個月的努力,她們分別完成了自己的證明並提交了作業。
並且她們的數學老師Rich認爲證明的方法足夠新穎,值得在數學會議上展示。
儘管她們對自己的工作並沒有太大的信心,但還是決定嘗試一下。
接下來的兩三個月中,二人把所有空閒時間都投入到完善和打磨她們的工作中。
她們既獨立工作也共同合作,不僅在放學後,甚至週末和假期都在繼續努力。
在此過程中,在Rich的指導下,她們創造了更多的證明方法。
儘管她們不確定是否有機會在會議上展示,因爲通常只有專業數學家或偶爾的大學生能夠在這樣的會議上發言,但她們的高中作品最終還是受到了重視,並被批准在2023年3月的美國數學學會東南分會會議上展示。
Ne’Kiya和Calcea是會議中最年輕的與會者和演講者,雖然她們感到非常緊張,但想到這是她們所有努力的結晶,也讓她們有了信心去展示。
她們的演講獲得了成功,隨後也受到了美國數學學會的鼓勵,將其研究成果提交給學術期刊。
這對二人來說是最艱鉅的任務,因爲她們對撰寫學術論文毫無經驗。
當時,她們還在適應大學生活的各種挑戰,比如學習LaTeX代碼、完成小組的5頁論文、提交實驗數據分析等。
但在導師們的指導下,再加上大量的個人努力,她們最終完成了論文的撰寫。
現在回頭看這個過程,Ne’Kiya和Calcea在論文中這樣寫到:
而對於這篇論文,陶哲軒也發表了自己的想法:
除此之外,目前也有不少的數學家已經加入到了討論中:
完整論文放下面了,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閱讀哦~
論文地址: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00029890.2024.2370240#d1e4959
參考鏈接:[1]https://mathstodon.xyz/@tao/113391326199704210[2]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4/10/2410281321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