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沿海棲地復育有成 「環境維護指標」小燕鷗今年最多

蘇俊賓(中)感謝野鳥學會、志工和市府相關單位共同維護小燕鷗棲地。圖/蘇俊賓臉書

今天爲世界候鳥日,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在臉書分享了今年小燕鷗於桃園沿海棲地覆育的成果。他說明市政府跨局處及志工團隊推動生態覆育工作,包括與桃園市野鳥學會的合作營造友善育雛環境,讓小燕鷗今年數量創下歷年新高。

蘇俊賓表示,小燕鷗每年4月中旬自澳洲、紐西蘭等地遷徙超過1萬公里抵達桃園沿海求偶、繁殖及育雛,是臺灣珍貴稀有的第二級保育類鳥種,不僅是賞鳥愛好者眼中的稀客,也是公部門檢視環境維護成效的重要指標。今年小燕鷗的觀測數據顯示,棲地內小燕鷗的巢數達185巢,雛鳥181只,單日最大數364只,相較前兩年調查數量都大幅提升,繳出漂亮的成績單。

蘇俊賓說明,今年的覆育行動重點爲優化小燕鷗的棲地,尤其是竹圍漁港北岸、許厝港國家級重要溼地、大潭及白玉海岸等區域,市府與志工團隊共同整地、架設圍籬、佈置假鳥和設置庇護瓦等,幫小燕鷗創造安全友善的繁殖環境。

此外,市府也針對外來物種可能帶來的侵擾問題多重防範,特別是對流浪犬的控制,環保局與農業局合作,運用CCTV監控設備追蹤流浪犬的動態,並加強在棲地周邊的巡查與宣導,確保小燕鷗不受干擾。

蘇俊賓感謝桃園市野鳥學會、環保局和農業局等單位的通力合作,指出這是覆育成果顯著提升的關鍵因素。未來,市府將持續透過多方合作,進一步保護和改善小燕鷗的棲息地,讓更多候鳥能夠安心在桃園繁衍生息。

蘇俊賓手繪小燕鷗。圖/蘇俊賓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