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推免費營養午餐加碼補助 食農教育並重
桃園市自111學年度第2學期實施公私立國中小學生免費營養午餐政策,讓學生上課日享用免費午餐。(桃園市政府提供)
桃園市推動免費營養午餐政策,不僅僅只是補助學生享用免費午餐,還強調了食農教育。(桃園市政府提供)
爲照顧學生的健康,減輕家長的經濟負擔,桃園市自111學年度第2學期實施公私立國中小學生免費營養午餐政策,讓學生上課日享用免費午餐。另考量近年來物價上漲,市長決定再加碼,提供每位學生每餐最高48元的補助,以提升營養午餐品質。
學校營養午餐均由專業營養師規劃,爲各階段學生設計符合成長所需的營養菜單,也會依原物料市場供需情形,適時彈性變化菜色,確保每位孩子都能享受到營養均衡的餐點。爲了確保午餐食材的品質與安全,學校營養午餐全面採用3章1Q認證食材,所有食材必須具備CAS、TAP等標章認證,並且優先使用國產在地的新鮮食材,教育局、農業局與衛生局也組成食安聯合稽查小組,加強午餐食材的抽驗工作,並與學校營養師、午餐秘書共同爲食材嚴加把關,以確保來源及品質,讓學生吃得營養又健康。
學校每日也會將午餐菜單、食材來源及相關資訊登錄至教育部「校園食材登錄平臺」,提供透明化及即時化的午餐資訊,家長及民衆任何時間均可透過電腦或手機連結至該平臺,瞭解孩子今日學校午餐菜色及食材來源等資訊,關心孩子們在學校的飲食情形。學校廚房也結合數位科技,透過「智慧廚房監控系統」感測器與遠端攝影機,隨時偵測廚房的溫溼度、瓦斯外泄等狀況,並在出現異常時自動通報,提高廚房的安全性。
桃園市推動免費營養午餐政策,不僅僅只是補助學生享用免費午餐,還強調了食農教育。教育局持續推動的「友善環境.健康好餐計劃」及「『食』在安心食農教育計劃」,鼓勵學校利用校園的空地設立農園,讓學生親身體驗農作物的種植和收成過程,透過實作教育,能讓孩子們更深入地瞭解農業生產,並對食物和環境產生敬畏之心。
目前已有102所學校設有校園小農田,學生們透過實際參與,學到了如何種植蔬菜,並且與當地農民合作,加深對在地農業的認識。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僅增進孩子們的知識,也培養他們對自然環境的關愛與責任感。
爲了發展在地化課程,提升學生對在地文化的認知,並引導他們探索家鄉特色,教育局與農業局合作,鼓勵學校營養午餐採用桃園各區種植或飼養的在地食材,繼去年供應轄內特色農產品-綠竹筍、筊白筍、韭菜及地瓜後,於今年3月及6月首創供應桃園生產的黑豬肉予新屋、楊梅、觀音、大園共四區公立國中小學校營養午餐當主菜食用,不僅支持本市農業發展,更響應淨零概念,有效縮短食材運送的距離,減少碳排放,對環境保護貢獻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