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昕然都快碎了,媽媽還嘴犟,網友共情:感覺她比安陵容還苦

陶昕然一輩子都在等媽媽說對不起,可她的媽媽只想聽到“謝謝你”。

看了真人秀節目《是女兒是媽媽》,心裡一股氣怎麼都壓不下去。

《甄嬛傳》爆火之後,很多角色都火出了圈,其中就包括“安陵容”。她只有平民的出身,在各位貴族小姐中間,努力攀爬想給自己爭取一份地位的心酸,讓很多觀衆共了情。

看到這檔節目之後,有網友說:難怪她把安陵容演得那麼好

因爲她在現實生活裡,也是安陵容本人啊。

有誰在回憶自己童年的時候,是充滿痛苦的,是陶昕然:

“我的童年是魔鬼訓練營,拿回家的試卷是98分,我覺得98就還行吧,然後回家以後她就給你打一頓”

她說的“她”,就是這個戴着眼鏡的母親。

是怎麼打的呢,脫了褲子,用竹條打屁股,還不許她哭!

陶昕然哭着說,這對於一個小女孩說,是蠻殘酷蠻殘忍的。

但是她那個看起來很高知的斯文媽媽,卻說“前面還有一二三名,她是第四名,別驕傲,其實我當時打她是爲了煞她的威風,就是不讓她驕傲……”

聽聽,這是什麼話。

媽媽在面對多年後女兒帶淚的控訴,仍然不覺得自己有一丁點錯誤。

振振有詞的解釋,小孩子生長環境太順了,就沒有抗挫能力,什麼都滿足她不行的,以後長大了遇到困難要怎麼面對?

這就是被很多家長奉爲圭臬的“挫折教育”

棍棒底下出人才,也是我父母奉行的金科玉律,筆者本人小時候也捱了不少打,手都被掰折過,想起來童年,整個就是灰暗無光的。從無成就感,從未被認可。

導致長大後,成了討好型人格,總是以傷害自己爲前提,去看別人的臉色做事。從夾縫中獲得的快樂也不覺得有多快樂。因爲這種快樂總是夾雜着不甘與屈辱。

我,並不是個例,這顯然是一代人的痛點。很多網友都列舉了自己的童年,表示自己也有一個這樣的媽媽。

說回陶昕然。

媽媽一直強調,自己是爲女兒好,雖然也承認教育方法簡單粗暴,但是,她拒絕認錯,她覺得自己是對的,只不過是有點教師職業的虛榮心。

即便是剖心置腹的和母親溝通,表達自己的痛苦,陶昕然也等不來媽媽的一句“對不起”。

更有意思的是,她的母親,不僅不覺得自己有錯,還覺得陶昕然應該感謝自己,是她從小嚴格要求女兒,女兒長大後纔有瞭如今的成就。

這真的是一個“倖存者偏差”。

例如我的父母也曾嚴格要求我,但並未培養出一個優秀的人才。反而我在用一輩子療愈童年受過的傷害。

“今天我成爲今天的我,是因爲我自己,不是因爲你教育的成功”

陶昕然扮演安陵容爆火之後,有很多人跟她媽媽探討育兒經,陶昕然爲了“懲罰”母親對她的嚴格要求,說了上面這句話。

用一句話否定了媽媽的驕傲,媽媽怎麼能不難受。

這件事陶昕然覺得自己做得很過分,在節目中表達了歉意,但她媽媽是無論如何都不願意承認自己是有過錯的。

我注意到,陶昕然在回憶童年痛苦時,仍然儘量的保持着微笑,她想給母親一些體面,哪怕是流淚的時候也是在笑着的。

但是母親沒有意識到,依然沉浸在自己的成就感裡。

如果說,孩子在多年以後回憶起往事,全程是笑着的,那是真的釋懷了,可她笑着笑着就哭了,說明她沒有釋懷,她真的很介意,很需要媽媽的一個道歉。

其實陶昕然明知道媽媽會掃興,還是要帶着她一起去逛街,目的就是爲了讓媽媽看到,她對女兒的教育方式,讓媽媽看到自己是怎麼帶孩子的。

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爲了得到一句道歉。

可是沒有用,媽媽總是能夠看到陶昕然的問題,並繼續指責,強調是“都是爲她好”,“我沒有什麼不對”。

網友都感嘆:感覺她比安陵容還苦

在這檔節目剛開始,母女談心的時候,陶昕然曾對母親表示過一些親密的肢體動作,很顯然她說出內心不滿是有些忐忑的,不太敢面對母親,於是試圖用肢體語言獲得母親的理解。

但她的媽媽下意識的躲開了。

我很難想象,一對真正親密無間的母女,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她們之間的隔閡不是一個節目就能夠消融的,

哪怕是後來抱頭痛哭,看似和解的局面。

但這事要從另一個方面看。

俗話說養兒方知父母恩,陶昕然有了女兒之後,也能理解了媽媽“是第一次做媽媽”,肯定會有不完美。

那能怎麼辦呢,只能夠寬容、放下,不再糾結過往。

然後儘量避免把這個教育方式,傳承給下一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