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貿易和技術競爭,歐美對點名中國有分歧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記者 倪浩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歐美決定攜手應對中國在傳統芯片領域的主導地位”,“美國之音”6日以此爲題報道稱,在週五結束的歐盟—美國貿易和技術委員會(TTC)第六次部長級會議上,美國與歐盟宣佈將合作應對半導體產業中的干預活動延長3年,尤其是在“傳統芯片”領域,雙方將共同應對中國。不過,德國《法蘭克福匯報》6日指出,在特朗普的艱難時代之後,TTC本應讓歐盟和美國再次走得更近。但尤其當談及中國問題時,雙方對於彼此存在的分歧都心知肚明。

據美媒報道,會後發表的聲明指出,美歐雙方計劃共享關於非市場政策與實踐的情報,並協商制定解決全球供應鏈畸形的具體計劃。歐盟將評估傳統芯片的“可信度”,通過調查來了解中國在該領域的巨大產能會如何影響歐洲市場。據香港《南華早報》報道,調查結果將於今年夏天公佈。負責數字政策和競爭事務的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韋斯塔格說:“你會發現這些必不可少的芯片隨處可見。它們應滿足怎樣的標準才能適得其所且安全地安裝在所有這些不同的電器中呢?”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會後在新聞發佈會上提及,目前大約60%的傳統芯片由中國製造。她聲稱:“我們知道中國政府對此行業提供了大量補貼,這可能引發市場嚴重扭曲,這正是我們關注此問題的原因。”

TTC成立於2021年6月的美國—歐盟峰會期間,被外界視爲美歐與中國競爭的一種方式。《南華早報》稱,2022年2月俄烏衝突爆發後,TTC成爲協調對俄製裁和出口管制的重要平臺。而在應對中國方面,美歐取得的成果卻較爲有限。剛剛結束的部長級會議是歐盟和美國大選前的最後一次會議,很多人對大選後美歐這一合作機制的前景感到擔憂。

《南華早報》提到,週五美歐發表的聯合聲明中僅有三處提到中國。歐盟消息人士稱,歐盟成員國並不熱衷於在文件中點名中國。而據會議現場人士稱,在爲期兩天的閉門會議期間,美國官員將中國問題列在每份聲明的首位,並在每場討論中都將中國放在突出位置。但歐洲人對這一話題卻不太感冒,在討論中更傾向於避免針對特定國家。《法蘭克福匯報》稱,美歐一致認爲不應過度依賴中國的原材料和芯片等產品,且對所謂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感到擔憂,但歐盟仍在猶豫是否要效仿美國、控制歐洲公司在第三國投資,以防止中國獲得關鍵技術。

“中美競爭:歐洲應保持務實”,德國《商報》3日刊登德國前常駐聯合國代表彼得·維蒂希的文章稱,美國前所未有地將中國視爲長期地緣政治競爭對手。而歐洲對大國“零和遊戲”沒有任何興趣——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經濟上。當然,減少對中國的嚴重經濟依賴是必要的,增強供應鏈彈性也是必要的,但經濟競爭和相互依存本身對國際秩序的穩定來說並不是壞事。此外,從氣候保護到核不擴散等全球問題仍需要中國作爲合作伙伴。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趙俊傑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本屆歐委會親美色彩比較重,在對華關係上亦步亦趨緊隨美國。但與美國不同,歐盟還是把與中國合作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尤其將中國市場視爲其經濟發展的重要外部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