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博館紫砂壺展 呈現清初康雍幹高超制壺技藝

清代制方器高手鄭荊玉手製的四方壺。(鶯歌陶博館提供)

紫砂滿彩「漢珍」款竹節壺。(鶯歌陶博館提供)

壺身飾滿金黃色桂花砂的紫砂蟹鈕桂花砂扁燈壺。(鶯歌陶博館提供)

鶯歌陶博館即日至6月18日止在3樓特展室展出「紫砂漫遊‧聚焦臺灣」特展,展出數只私人收藏精品,製作工藝技巧難度相當高,呈現出當年的高超的制壺技藝。

「紫砂經典集」展區展出26件世界各地紫砂壺相關造形及技藝的經典之作,其中17世紀末到18世紀初的紫砂鋪砂「鄭荊玉製」款四方壺爲臺灣私人收藏品,鄭荊玉是清代制方器的高手,本件作品器身方正,壺鈕、壺腳、壺把等轉折處都是方形直角的造形,是難得一見的精品之作,其壺身以鑲身筒技法成形,並均勻鋪滿淺色細砂,簡單地來說是把壺身的四面平均沾滿砂,有民衆就發揮創意直說「這技法不就像是豬血糕沾花生粉嗎?」原來珍貴紫砂壺的製作技法有庶民美食的親切感,令人印象深刻。

另個紫砂滿彩「漢珍」款竹節壺的壺身、壺嘴及壺把皆爲仿竹節造形,壺鈕爲三足蟾蜍形,並飾以釉上彩及山水圖,是18世紀的流行壺之一。

紫砂蟹鈕桂花砂扁燈壺飾滿金黃色桂花砂,壺鈕以螃蟹爲造形,扁圓形壺身,上下僅一指寬,製作難度超高,燒成機率極低,螃蟹另有科甲及第之意。由於本兩支紫砂壺的壺鈕一爲蟾蜍、一爲螃蟹,立刻被聯想到風靡全臺的手機遊戲「旅行青蛙」與牠的好朋友螃蟹,民衆紛紛拿起手機拍照打卡,原來17、18世紀就有真實版的旅蛙!

陶博館表示,紫砂壺是相對青花瓷風靡全球外的另一經典,宜興製造生產的紫砂壺在大航海時代傳遞至各國,成爲各地茶壺的原形及典範,更造成17世紀以來風行世界的飲茶風尚。

「紫砂漫遊‧聚焦臺灣」特展與臺大藝術史研究所合作,以全球史爲框架規劃3大主題「紫砂茶器在國際舞臺的登場」、「紫砂茶器與臺灣的相遇」及「臺灣茶器新天地」真實呈現紫砂壺400年來影響飲茶文化的風貌,歡迎有興趣的民衆把握機會前來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