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玉剛:肅北牧區的教育“老兵” | 致敬國門教師

“向上、向善、向美”是湯玉剛帶領教師研討確立的學校辦學理念。地處祖國邊陲,他希望從肅北中學走出去的學生都有家國情懷,有一顆“向上、向善、向美”之心。

本報記者褚清源

9月3日上午,湯玉剛照例上了一堂數學課,隨後在學校5樓會議室,湯玉剛以甘肅省肅北蒙古族自治縣中學黨支部書記和校長的身份參加了最後一次全體教職工大會。

這次會議意味着湯玉剛正式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成爲一名普通數學教師。會後他收到了一條信息,是初中語文教師張瑞玲發來的。張瑞玲曾經是湯玉剛的學生,後來他們又成了同事。張瑞玲在短信中說:“您的敬業精神一直激勵着我,您對同事和下屬的關愛如春日的暖陽溫暖着每一個人的心,我們在這裡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中秋節那天,記者與湯玉剛電話聯繫,他已回到500多公里外的酒泉家裡,與家人團聚。因爲孩子在酒泉工作,湯玉剛的愛人退休後就回到酒泉照看孫子。因此,平時湯玉剛一個人在肅北工作生活。到今年底,湯玉剛將正式退休,那個時候他就可以結束與家人聚少離多的日子。

中師畢業如何教高中數學

從北京乘飛機到敦煌,再乘車100多公里就可以到達肅北縣城。肅北縣由北區和南區兩個不相連的區域組成,兩地相距500多公里,中間被敦煌市、瓜州縣、玉門市三個縣市隔開,因此北區成了肅北縣的一塊“飛地”。北區與蒙古國接壤,擁有約65公里的國界線。

肅北有大片牧區,人口只有1.5萬人,全縣目前只有一所小學、一所初中和一所高中。因爲學生人數少、辦學規模小,2022年9月肅北縣教育集團正式成立,分爲高中部、初中部、小學部。

在湯玉剛眼中,這兩年學校最大的變化是教師週轉宿舍的投入使用。教師週轉宿舍爲學校引進優質師資力量提供了保障。“去年8月以來,先後有39名教師入住。”湯玉剛說。

時間追溯到40年前,那個時候當地的工作和生活條件還很簡陋。1985年7月,湯玉剛酒泉師範學校畢業後被分配到肅北中學當初中數學教師,從此在肅北牧區一干就是40年。

在師資缺乏的年代,湯玉剛不斷被拔高使用。1986年3月,湯玉剛被安排教高中一年級數學。因爲那屆學生格外難管,加上當地工作和生活條件艱苦,此前有幾位教師都藉故離開了。湯玉剛中途接班可謂“臨危受命”,並被安排做班主任。就這樣湯玉剛的職業生涯剛剛開始就遭遇了他意想不到的挑戰。

但性格隨和的湯玉剛很快與學生打成了一片,班風變了,學生也變了。“我採取的是非常規手段,就是與學生一起交心,學生喜歡運動就跟他們一起打籃球、跑步。”湯玉剛說,“現在回過頭來看,我對這屆學生的印象最深”。

對於湯玉剛來說,最大的挑戰來自教學。“我一箇中師生教高中數學,你應該能想象挑戰有多大。”於是,湯玉剛開始自學。“那個時候我的優勢是記憶力好,我採取了最笨的方法就是背書,整個假期我都在看書、背書,找個沒人的地方把高一教材內容和教學參考書全背下來了”。

真正讓湯玉剛感到教學自信的是,他到天津師範大學進修之後。“讀完本科,我的知識儲備問題算是基本解決了。”湯玉剛說,“外出進修的另一個樸素想法是爲了給孩子樹個榜樣,讓孩子知道爸爸也是大學生”。

在後來的教學中,湯玉剛始終沒有放鬆過對自己的要求。湯玉剛記憶最清晰的是,從2000年至2007年,每年高考試卷公佈那天他都會限時自己兩個小時做完,幾乎每次都是滿分。這一點讓他頗感自豪。有一年,他做完高考試卷與標準答案進行對比,發現自己的解法比標準答案的解題思路還簡潔,於是就寫了一篇文章投到《中學數學參考》雜誌,並得以發表。這樣的文章湯玉剛還寫過幾篇,都是結合工作有感而發,先後在《數理天地》雜誌和華東師範大學主辦的《數學教學》雜誌發表。他製作的教具“側傾儀”曾在酒泉市中小學教師教具製作評比中榮獲二等獎。

2007年之後高中開始異地辦學委託管理,湯玉剛又回到初中教數學。這讓他的教學變得更加從容,但他絲毫沒有放鬆過教學研究,即便在擔任校長期間也從未懈怠。作爲甘肅省骨幹教師,2015年他參加全國“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榮獲甘肅省優質課一等獎。“湯校長還榮獲了甘肅省‘園丁獎’等榮譽,但都是他擔任校長之前獲得的。”教導處主任張守軍說,這些年湯玉剛推掉了幾乎所有榮譽,凡是涉及個人榮譽他一概讓給其他同事,這一點讓老師們很感動。

校長如何兼任兩個班的數學課

“課大於天”,這是湯玉剛工作中堅守的信條。在他眼中,學校裡行政事務性工作不是最重要的,給學生上好每一節課纔是。

湯玉剛一直堅持在教學一線,長期擔任兩個畢業班的數學課。2019年9月,湯玉剛擔任校長,但是他並沒有減少自己的課時。儘管作爲校長平時的臨時性和事務性工作很多,但他從來沒有耽誤過一節課。

湯玉剛和張曉琴同爲數學教師,曾經在一個辦公室辦公。湯玉剛是張曉琴的入黨介紹人,在她眼中,湯玉剛更像是人生導師。讓她印象深刻的是,第一次外出賽課,她很緊張,“湯校長給了我很大的鼓勵,我受湯校長的影響很多,教學風格也模仿湯校長”。兩個人共同負責初三年級的數學教學,配合很默契。張曉琴告訴記者,當時湯玉剛負責“拔尖”,她負責“補差”。“湯校長平時行政工作很忙,有時候累了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這樣的場景經常出現。”張曉琴說。

2021年,因爲張曉琴休產假,湯玉剛一個人教3個班,當時他原本聯繫了一位代課教師,但是因故沒能到位,“我堅持了一兩週發現也能搞定,就這樣持續了一個學期。”湯玉剛說。

更具挑戰性的是,2022年10月,張曉琴要外出賽課,當時湯玉剛自己擔任兩個班的數學課,張曉琴教3個班的課,因爲沒有其他教師能頂崗,湯玉剛一個人教5個班的數學課。湯玉剛說:“說實話當時確實挺累,但還好只是一週時間。”在湯玉剛看來,最棘手的當屬會議與教學的衝突,縣裡不少會議要求必須一把手參加,這個時候就需要臨時調課。

化學教師張豔也一直記着湯玉剛對她的幫助。“我第一次帶班在校長面前哭過好幾次,都是校長幫我一一解惑。”她曾和湯玉剛搭檔帶一個畢業班。“當時湯校長負責兩個班的課,從沒有耽誤過一節課,包括作業批改都很詳細,並且學生的數學成績名列前茅”。張豔談到了一個細節,有一次她在醫院門口看到了湯玉剛的自行車,走進去一看發現他一個人在做腸鏡檢查,因爲家人都在酒泉,沒有人陪護。看到張豔來了,湯玉剛說:“你去我辦公室把我的數學書和學生作業拿過來。”臨走還不忘囑咐“不要告訴任何人”。

愛出者愛返。2012年8月初,湯玉剛在體檢中查出患有膽囊癌。按照醫生的要求,他在一週之內連續做了兩次手術。8月底,學校開學了,他不顧醫生和家人的勸阻,堅持提前出院,按時回到學校,站在了講臺上。接下來的幾個月裡,他每個月都要趕赴蘭州做治療,這期間學生經常下了晚自習給他發信息,詢問他的病情,問啥時回來給他們上課。“那段時間是學生給了我力量。”湯玉剛說,“我覺得做老師很有成就感,老師是真對學生好還是有條件地愛學生,學生很敏感,他們都很清楚”。

爲了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每年中考結束,湯玉剛都會讓全校教師做中考試卷。他這樣要求教師,自己則首先做到。遇到教學難題,湯玉剛常跟教師說,不要輕言“沒辦法”,要立足崗位“想辦法”,在研究課程標準、落實教材的基礎上,精準分析學情,分層輔導學生。他還經常借用陶行知的這句話寄語師生: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

湯玉剛一年四季騎自行車上下班,這在肅北中學早已是一道風景。

湯玉剛是一位騎行愛好者,工作第一年便用攢下的工資買了一輛自行車。在師生眼中,自行車是湯玉剛的標配。多年來,他一直保持着騎自行車的習慣。“中間騎過兩三年摩托車,但後來又騎自行車了,如果沒記錯的話,我一共換過3輛自行車。”湯玉剛說。

高二學生寶徳勒的家就在學校對面,他談了一個細節。每到週末他都能看到校長的自行車停在校門口,他知道校長又來學校加班了。在語文教師肖發學眼中,湯玉剛有老黃牛精神,向來實幹且低調,一直滿負荷工作,還常常超量工作。湯玉剛經常週末守候在學校,利用休息時間義務給學生輔導。

學生爲什麼叫他“湯哥”

沒課的時候,湯玉剛最喜歡去的地方是操場。每天上午學生跑完操,他會跟學生打籃球或打排球,與學生擦肩而過的時候,他總會和學生擊掌一笑。高一學生古龍特說,他和班裡的同學經常跟校長一起打籃球,“湯老師的團隊意識很強,他的排球打得也很好”。

在湯玉剛教過的學生眼中,湯玉剛就是老師,是學生眼中的大朋友,很多時候學生早已忘記了他是校長。在肅北中學,有不少學生叫湯玉剛“湯哥”或者“老湯”。這一現象在湯玉剛這裡得到了證實。“在校園裡很少有學生叫我湯校長,他們通常叫我湯老師,那些更大膽的學生則直接叫我‘湯哥’或者‘老湯’。”湯玉剛說。

在校園裡,學生更像是湯玉剛的粉絲,調皮的楊子杭就是其中之一。他說,有時候他們會跟校長搞惡作劇。“校長的自行車從來不上鎖,下課了我們就會在校園裡騎校長的自行車玩,自行車騎到哪裡就順手放到哪裡,等下班了校長會滿校園找自行車。”說這話時,楊子杭的笑容裡藏着孩子特有的狡黠。

作爲校長,湯玉剛與學生保持這樣的關係並非偶然。曾有學生向湯玉剛反映食堂的飯菜問題,第二天就作出了調整。像這樣的事情有很多,因此學生對湯玉剛格外信任。

學生念湯玉剛的好更加具體。“有時候我們來不及吃早餐,就把早餐帶到教室,湯校長看到了會讓我們先吃完早餐再上課。”一名學生說。高二學生徐月彤坦言自己是比較調皮的女生。“升入初三後,湯校長有一天見到我說,已經初三了,要收收心了,去年6月底我們考完試就到校長辦公室找他聊天,中午他還請我們吃飯。”徐月彤說。

身爲教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二者是互爲支持的。2023年冬天,那個時候楊子杭還在讀初三。一天晚上他與宋福濤、殷軒挺3個人餓了,想翻牆逃課出去買點吃的,剛翻了一半就被恰好路過的湯玉剛發現了。湯玉剛不慌不忙地用手機拍照後,把三個學生叫到了辦公室。楊子杭心想這下完了,他雖不怕校長,但怕班主任。他知道這一行爲的嚴重性,於是向湯玉剛求情:千萬不要告訴我們班主任。沒想到,湯玉剛並沒有批評他們,而是說:錯誤歸錯誤,如果你們數學成績提上去了,就一筆勾銷。於是,3個人很高興地跟校長簽下了協議,保證下學期考到90分,按了手印,便離開了。

“後來成績考到90分了嗎?”記者問。

“沒有,中考我只考了84分,欠了湯老師6分,準備高中還。”楊子杭的笑容裡透着幾分調皮。

湯玉剛對學生的鼓勵和支持從未間斷。高二學生姚睿乾講述了自己初中時的經歷。初中三年換了三位數學老師,成績一直下降,直到換了湯玉剛,她的數學開始有了轉機,這背後離不開湯玉剛的鼓勵。“湯老師很容易相處,他是爲人師表的好老師,問他題從來都是耐心解答,遇到生活中的問題我也會找到他傾訴”。

“向上、向善、向美”是湯玉剛帶領教師研討確立的學校辦學理念。地處祖國邊陲,他希望從肅北中學走出去的學生都有家國情懷,有一顆“向上、向善、向美”之心。

在學生的描述中,他們的校長是這樣的。一是邊走邊打電話,總是很忙的樣子;二是喜歡騎行。他曾經兩次開啓“說走就走”的旅行。2014年暑假,湯玉剛第一次去拉薩、成都,歷時20天。2018年湯玉剛又一次前往拉薩。在旅途中他遇到了很多好心的相互幫助支持的旅友。

“儘管湯校長愛運動、愛生活,但自己在生活上卻很粗糙。因爲他一個人在肅北生活,有一次去他家裡,發現桌子上放得最多的是方便麪。那一刻我很心疼校長。”語文教師俞曉麗說。

卸下領導職務後,湯玉剛格外輕鬆,迷戀課堂的他再也不用在會議和上課之間周旋了。他可以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教學中,然後在課餘時間與學生一起談心、跑步、打球。瞭解他的人都知道,這是他最樂意做的事情。

9月的肅北,秋意漸濃。無論坐在教室裡還是站在操場上都能望見遠山。遠山不遠,那是湯玉剛在騎行中發現風景的地方。

人物介紹

湯玉剛,甘肅省肅北蒙古族自治縣中學教師,曾擔任學校黨支部書記和校長,中學數學高級教師,先後被評爲甘肅省“青年教學能手”、甘肅省骨幹教師,曾獲甘肅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個人”、甘肅省“園丁獎”等榮譽。

記者手記

好校長與好老師的樣子

本報記者 褚清源

9月3日下午,記者收到了湯玉剛發來的信息:我已正式卸任書記和校長職務。

“致敬國門教師”的採訪對象是教師,爲什麼要採訪一位校長呢?有時候一個採訪對象的確定並不需要太長時間的推敲,瞭解幾個細節就夠了。

故事要從湯玉剛的真誠說起。那天來到肅北中學時已經接近夜裡12點,因此第一次見到湯玉剛是第二天早晨7:30,當時他正在餐廳查看學生用餐,不時有學生跟他打招呼。

此前與我一直保持聯繫的是肅北中學原副校長任保軍,他向我極力推薦採訪他們的校長,記者並沒有明確答覆,因爲校長往往忙於管理,缺少與學生之間的故事。

我們真正坐下來交流是在湯玉剛上完一節數學課之後。當任保軍再次向記者推薦採訪湯玉剛時,湯玉剛面有難色地說:“不要採訪我了,學校有許多老師都值得采訪。”湯玉剛的表情告訴記者,他的拒絕是真誠的,就像他這些年來一直拒絕上級給予的榮譽一樣。

接下來短短几個細節的交流讓記者感受到了三個沒想到。

沒想到湯校長如此有故事感。湯玉剛是肅北中學的一名老兵,他在這裡工作時間最長,從1985年第一個教師節開始,他在這裡已經度過了40個教師節;在學生眼中,他最顯著的身份是數學教師,學生都習慣稱他“湯老師”,而那些更大膽的孩子則直接叫他“湯哥”,儘管他已經年屆60。

沒想到湯玉剛如此迷戀課堂。身爲校長,湯玉剛一直擔任兩個班的數學課,並且曾經一個人擔任3個班的數學課,持續了一學期,最多時候他一星期同時擔任5個班的數學課,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是如何撐過那個星期的,因爲在他眼中“課比天大”。

沒想到湯玉剛如此熱愛生活。他愛運動,平日裡與學生一起跑步,一起打籃球或打排球;他愛旅行,先後兩次開啓“說走就走”的旅行,隻身一人踏上西藏旅行的列車;他愛騎行,每天上下班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車,有老師說“自行車是湯校長的標配”,在過往的日子裡,他一共換過3輛自行車。湯玉剛的微信裡平時發的內容不多,偶爾發一些內容一定與附近的風景有關,與那輛自行車有關,只有內心向上、向善、向美的人才更容易看見附近,感知附近。

本報記者褚清源(左中格子襯衫)在採訪中

在辦公室裡,幾位教師你一言我一語地說着湯玉剛的各種好。因此,沒等湯玉剛再次拒絕,記者便打定主意——就採訪他了。

其實,從見到湯玉剛那一刻採訪就已經開始了。只是更具體的故事是從與學生和教師座談中得知的。隨着瞭解的深入,記者愈加確信這個選擇是正確的。

只要走進現場,纔可能發現這樣的好故事。記者最大的真誠何嘗不是到現場去,傾聽一線教育者的故事。

20多位教師和學生從不同角度講述着,藉由他們的具體講述,記者試圖勾勒出一位好校長的樣子、一位好老師的樣子。

到今年底,湯玉剛將正式退休。40年前他在肅北中學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不久之後也將在這裡結束自己的職業生涯。也許到那一刻,他的學生會有很多不捨,會不斷惦記這位被叫作“湯哥”的老師。

而作爲騎行愛好者,退休後湯玉剛的騎行半徑可以進一步擴大,他可以帶着自己的熱愛繼續行走,到達過去沒有到過的角落。

來源 | 《中國教師報》國慶特刊

編輯 | 皮皮兵不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