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從聖父苦撐供他逐星夢 鄰居出殯幫打鼓賺500元

《押解 - 菜鳥警察 vs 老扒手》劇組宣傳,左起唐從聖(左起)、張丹瑋、鄭弘儀、吳念真、李明澤,共同憶起搭火車時的童年趣事。(綠光創藝提供)

唐從聖(左二)飾演老扒手,吳念真點評「一看就是壞人」。演員左一吳驊恩,右起鄭鼎諺、吳秉威、宋易勳。(綠光創藝提供)

由唐從聖主演、吳念真與李明澤編劇的綠光劇團舞臺劇《押解 - 菜鳥警察 vs 老扒手》,改編自文學喜劇大師段彩華的同名小說,故事描述一個老扒手在火車上想逃跑,動員所有朋友想辦法解救他,故事大膽生猛,2015年舞臺劇首演,造成轟動。

知名主持人鄭弘儀表示自己也曾看過9年前的版本,好奇怎會選到唐從聖演扒手,吳念真眼神看向身旁的唐從聖:「他一看就是壞人,天生就是扒手樣阿!」,唐從聖一旁笑稱:「原來我是靠顏值得到這個角色啊!」

《押解》場景還原六零年代臺鐵車廂、月臺,包含現今少見的藍皮平快列車。唐從聖國小就立志走表演路,透過分類廣告看見臺北的童星訓練班在招生:「我爸爸帶我坐火車,爲了省錢,坐平快車是最便宜的,臺南到臺北快8個鐘頭。」對火車有特別情懷的唐從聖,沿途停靠到各車站,都會下車,然後從其他車廂上車,一節一節跑回座位,曾因太調皮被列車長抓到,對方還向乘客喊話:「這小孩是誰的?」

唐從聖父親退伍後在市場賣牛肉,家境並不富裕,然而卻苦撐着讓唐從聖學才藝。唐從聖從小學打鼓,鄰居出殯一次打鼓賺五百元,長大後終於考上臺北的藝術學院(今臺北藝術大學),他說:「以前覺得自己是藝術家,不是搞笑藝人。但這就是墨菲定律,第一個工作就是搞笑。」

多數觀衆對他一開始的印象是模仿阿扁, 這個角色其實是電視臺臨時找他來救場纔得到的,唐從聖:「對方找不到人演,想請我幫忙,我答應之後就睡不着了,開始轉第四臺找靈感、查資料看,七點鐘的直播,我三點就進棚,跟製作人討論可以怎麼演,聲音要再扁一點,頭再歪一點怎麼樣啊。」詮釋阿扁讓他一炮而紅,父母也爲兒子開心。可惜的是《押解》演出時,唐從聖的母親罹患失智症,「很多事情,她五分鐘內就忘了。」而劇中唐從聖飾演的三翅,阿嬤也是得了失智症,讓他在演出親情段時特別有感觸。

第一次閱讀原着,吳念真就邊看邊笑,心心念念想拍成電影,「民國五、六零年代,其實還是管制蠻嚴的,這個小說有另外一面,在講小老百姓面對威權的一種作弄,我覺得太有意思了!」後來吳念真去中影上班,開始寫分場,電影最後雖然種種因素沒拍成,卻成爲綠光劇團臺灣文學劇場經典喜劇。

資深的劇場演員張丹瑋這次擔綱演出失智阿嬤,在劇中思念孫子唐從聖,這個催淚的設定是有別於原着故事新添的靈魂人物,來自吳念真的手筆,寫出人性中的至真至善。張丹瑋自稱「二十幾歲時長得成熟」,因而常被誤認年紀,現在要詮釋出生於民國前四年的傳統長輩,被衆人笑稱是「校正迴歸」顯得年輕,她自己則感慨阿嬤過世時,不在她老人家身邊,只能從表演中懷念。

坐火車是臺灣人集體的回憶,《押解》有九成以上場景發生在臺鐵車廂,爲了表現火車行進感,演員在臺上自主晃動,下戲常常頭暈,一切的努力只希望能帶給觀衆真實的臨場體驗。《押解 - 菜鳥警察 vs 老扒手》5月17日至26日在臺北國家戲劇院、6月14日至16日在臺中國家歌劇院,7月5日至7月7日將在高雄至德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