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中華瑰寶 守望文明長河(中國道路中國夢·與時代一起奔跑)

牛世山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2022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於河南省安陽市西北郊的殷墟遺址,觀摩青銅器、玉器、甲骨文等出土文物,在車馬坑展廳察看商代畜力車實物標本和道路遺蹟,強調“殷墟我向往已久,這次來是想更深地學習理解中華文明,古爲今用,爲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借鑑”。

殷墟考古至今已有90多年時間,發掘時間之長、發現的文化遺存之豐富,在古代都城遺址考古中居於前列。2003年,我第一次參與殷墟孝民屯村考古發掘,此後幾乎沒有離開過安陽,一直從事殷墟遺址的考古研究。隨着一代代考古人追本溯源、鉤深索隱,真實、立體的文明輪廓漸漸清晰,雄渾、綿延的歷史長河更加澎湃。

和影視作品裡的驚險刺激不同,考古工作實際上辛苦又枯燥。但是,對於我們考古人來說,考古工作的迷人之處,正在於每次發掘都是破解一個又一個未知,不斷髮掘就能收穫無數驚喜。猶記第一次參加殷墟考古工作,在孝民屯村一帶發掘殷墟遺址範圍內面積最大的青銅器鑄造場所,我們能夠較爲清晰地瞭解商代晚期的鑄銅工藝各個環節。2010年,我們對劉家莊北地遺址進行發掘,揭示商代晚期的引水乾渠,還發現一橫兩縱幹道,爲殷墟都邑佈局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2021年8月開始,我們對洹河北岸進行了大規模考古勘探,發現了圍繞商王陵區的兩個圍溝,新探出祭祀坑460座以上,改變了以往對商王陵園格局的認知。一連串的考古發現,逐漸還原熠熠生輝的殷商文明。考古工作就是不斷揭示中華文明密碼,讓這段燦爛文明在新時代煥發新光彩。

從更廣闊的視野來看,考古是一項探索未知、揭示本源的重要工作。中華民族具有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就此而言,我們今天的認知仍然十分有限,需要包括考古人在內的所有人一代代接續努力,不斷探索求真。比如,商王陵區祭祀坑發掘中出土的一枚玉器,做工精美、雕刻流暢,足見商代工匠的高超技藝。幾十年來,殷墟出土的大量青銅器、玉器都十分難得,亞長牛尊、婦好鴞尊等文物藉助先進的傳播手段和多元化推介,已經成爲大衆喜愛的“網紅文物”。這生動印證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是文化創新發展的源泉。只有全面深入瞭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如今,在洹河東岸與殷墟宮殿宗廟區隔河相望之處,全新的殷墟遺址博物館已經落成。這是一座滿足文物考古、收藏、保護、展陳需求,兼具科研、教育、服務等功能的博物館。我們將繼續努力,把更多中華文明瑰寶發掘好、保護好、利用好,讓觀衆更直觀、近距離了解輝煌的殷商文明,感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激發文化自信、展現文化擔當。

(作者爲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本報記者畢京津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4年07月03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