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所今揭牌 府院二巨頭加持

減碳策略規劃概況

臺灣碳權交易所總公司今(7)日在高雄軟體園區揭牌,總統蔡英文及閣揆陳建仁將連袂出席,見證淨零重要里程碑。知情人士表示,初期碳交所只能進行碳諮詢,至於碳權交易最快明年上半年展開,產業供應鏈要求等三大類對象,將有購買碳權需求。 此外,本月升格的環境部最快下半年訂出碳交易對象,將侷限有需求法人才能交易,排除自然人,不容像股票有炒作空間。

碳權交易所7日揭牌後,將南北營運,營運項目分成國內碳權交易、國外碳權買賣以及碳諮詢3大項,初期碳諮詢及教育訓練先行,待碳交易及拍賣子法11月預告及實施後,再做碳權交易。

究竟誰需要買碳權?環保署表示,目前碳交易將作爲企業減碳三大「補充性」功能,包括一、企業課徵碳費繳交不划算,可購買碳權抵減排放量少繳費;二、業者開發案在環評被要求需抵減一定比例,可在交易所購買碳權完成環評承諾;三、產業供應鏈自主要求,可在交易所購買碳權來符合。

氣候變遷署副主任黃偉鳴強調,減碳不能讓大家以爲購買碳權就好,必須窮盡一切手段仍無法達到減碳效果,再用碳權交易機制補充,但最終希望企業要自行努力減量,碳權交易與明年課徵的碳費有「互補」功效。

有關環評開發計劃抵換額度,依規定爲新開發產業園區或工廠年排放量的10%,且強制需連續抵換10年,否則開罰最高百萬元,除購買碳權也可合作減量,或幫下游廠商改善污染,「以大帶小」方式抵減碳排額度。

至於購買國外碳權,據悉環保署將訂定抵減碳排放量上限,比例不會太高,除此,碳的pd值計算等配套會作規範,要兼顧碳權品質與來源,確保減碳永久有效。碳權交易所成立後,會和國外洽談取得國外碳權,其來源爲現行國際間已發行、核可之碳權,進到臺灣還會再審查確保品質。

而國內碳權來源,官員說,主要是環保署早期有專案抵換額度,例如鍋爐、LED燈汰換、畜牧場沼氣收集等。另事業單位、各級政府、事業「以大帶小」等向政府申請自願減量計劃取得之碳權額度,例如種樹,可補入交易所上架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