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封存專利美中雙雄 臺灣0件

智慧局統計,臺灣在全球碳封存專利申請上掛0,但國內探勘龍頭中油正進行相關研究,未來擬在臺西盆地實驗碳封存。圖爲中油油氣探勘設備。(中油提供)

全球碳捕捉與封存專利申請排名

把二氧化碳抓下來與埋起來,是邁向淨零碳排不可或缺道路。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完成「國際碳捕捉專利分析研究」,統計發現美國、中國爲全球「碳封存」專利雙雄,申請量各佔比近3成,臺灣則悽慘,竟然是0件。不過前端的「碳捕捉」專利,臺灣佔比1.1%,尚可擠到全球第7名。

智慧局是從科睿唯安的Derwent Innovation專利庫,爬梳各國截至2021年底,所有碳捕捉、再利用與封存(CCUS)申請數。其中目前國際主要研發重點的碳捕捉,全球共有7406案。

碳捕捉指的是在發電或工業生產前後,用各種方式把二氧化碳分離捕捉起來。報告顯示,中國大陸共有2436案,佔比32.9%領跑,比二、三名的日本與美國高出1成以上。臺灣只有79案,佔比1.1%,不過仍可排到第7名,表現優於澳洲、俄羅斯。

碳捕捉的專利技術,目前以傳統的吸收技術近4成最多,其次爲吸附、薄膜分離。智慧局科長鍾文正表示,我國申請前兩名都是學研單位,分別爲核研所與工研院,第三名纔是空污防治廠商傑智環境科技。

但是二氧化碳捕捉起來後,最後仍得利用運輸、管線傳送,將它打到地下封閉地層或鹽水層封存。國際上碳封存的技術專利,就不再是大陸獨霸。美國以229件、佔比28.4%,略贏大陸的226件、佔比28.1%,態勢呈現雙雄局面。三到五名依序爲歐洲、南韓、日本,臺灣則是0件,沒有名次。

爲何如此?鍾文正說,這主要是碳封存需要場域,國外大型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商才居優勢,我國並未有實際商轉封存案例。目前碳封存有超過6成2是公司申請,像是殼牌、中國石油化工、艾克森美孚等。技術範疇佈局以封存技術爲主,其他爲前處理的運輸儲存,以及後處理的監測安全性等。

面對臺灣在碳捕捉與封存上屈居弱勢,鍾文正認爲,發展CCUS是國發會12項關鍵戰略項目之一,我國產業仍會進行相關專利佈局,吸附、薄膜技術都有開發空間。至於碳封存雖受限油氣層沒有國外那麼大,還是建議廠商可以多元佈局,爲國內搶佔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