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資租賃看大陸債務風暴 恐掀骨牌效應

租賃龍頭中租集團因在中國業務規模最大,股價在兩週內跌了近20%,中國債務風險是否危及臺資,令投資人都很擔心。(圖/財訊提供)

根據《財訊》報導,中國深陷房企債務風暴,青年失業率與外貿出口等關鍵經濟指標數字也節節敗退,令人擔憂衝擊恐將外溢到上下游供應商、甚至銀行與租賃等金融業。

房企金流斷 引發骨牌效應

臺資金融業自2010年6月底《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簽署後,本國銀行、壽險、證券、租賃業接棒登陸。但十多年來,壽險業絕大多數黯然退場、銀行業務持續萎縮,證券業則是連着力之處都沒有,目前,可能只剩提供企業短期調度資金、設備融資的租賃業者還有些利差空間。

不過,《財訊》分析,恆大從爆發財務與債務危機,到真正申請破產,歷時逾3年;這次碧桂園規模更大,影響層面只會更長、更久。上海《界面新聞》依據「企業預警通」數據指出,從8月21日起後的1年內,將有289家中國房企、共約9600億元人民幣的債務陸續到期,又以境內國企、央企債爲主,由於房地產爲火車頭產業,一旦出現大規模的現金斷炊,恐將引發更廣泛的骨牌效應,臺資租賃恐怕也難置身事外。

據租賃公會統計,在中國的臺資租賃業者有25家,去年獲利雖創新高,也僅175億元,而且中租控股旗下仲利國際就賺了127億元、仲津租賃13億元,佔所有臺資租賃業獲利的8成。

此外的15家爲金控或銀行的子公司,大多扮演母公司的先鋒,獲利最多者爲臺駿租賃(王道銀行旗下,去年併入日盛租賃),其他還有臺新融資租賃、仲信租賃(中國信託)、永豐金租賃等。但業務和獲利能力較強的,卻是3家非銀行、專營租賃的業者,包括租賃龍頭中租,以及車貸、公司車租賃見長的裕融與和潤。

《財訊》報導指出,銀行旗下的租賃公司本來規模就不大,更由於近幾年金管會及輿論壓力都緊盯中國曝險,大多都跟着母公司壓低業務量。去年銀行體系租賃業者賺最多的是臺駿國際,1年獲利約1.09億元人民幣(約4.77億元臺幣)。

就金融業而言,規模不夠大,就不容易發揮管理綜效,也較難透過分散業務來平衡風險。臺新金控總經理林維俊坦言,因爲中國近期經濟狀況不是太好,臺新融資租賃的貸款違約率略微提升,因此正在控管催收,目前守在損益兩平,今年將繼續嚴控風險,業務成長不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