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250年「天水堂」漏水、遭蟲蛀 地方爭取213萬修繕

臺中市大肚區大東里內的趙氏宗祠「天水堂」已有250多年曆史,因建物年久老舊,屋頂漏水、樑柱也長出白蟻,地方近日爭取約213萬元進行修復,盼保留天水堂百年文化記憶。(潘虹恩攝)

臺中市大肚區大東里內的趙氏宗祠「天水堂」已有250多年曆史,因建築保留寓意保平安的「犁頭符」和比照皇帝格局設置5個門框,非常特別。(潘虹恩攝)

臺中市大肚區大東里內的趙氏宗祠「天水堂」已有250多年曆史,因建築保留寓意保平安的「犁頭符」和比照皇帝格局設置5個門框,非常特別。不過,近10多年來,建物年久老舊,屋頂漏水、樑柱也遭白蟻蛀蝕,地方近日爭取約213萬元進行修繕,盼保留天水堂百年文化記憶。

相傳早年趙氏祖先來到臺中大肚開墾,趙姓大哥興建了永和宮,二哥注重文風興建磺溪書院,而趙三公從農重視人丁,因此在蜂穴地上建造宗祠「天水堂」並以「犁頭符」避邪,凝聚族人情感並保佑後代多子多孫;又相傳趙氏祖先爲宋朝皇帝趙匡胤的後代子孫,因此宗祠比照古代皇帝的格局建置5片門框,非常特殊。

大東里長趙政忠18日分享,天水堂雖歷史久遠,但後代子孫仍遵照過去規定輪流打掃天水堂,當初被分到幾間房間子孫就掃幾天,數百年來代代如此,近來因親戚向外搬遷、地方長輩凋零,過去大概10個月纔會輪1次,現在約3個月就會輪1次。不過,每逢重要節日如除夕、清明、重陽,分散各地的子孫仍會回來祭拜,因子孫多達千人,甚至會出現上午拜到下午的盛況。

臺中市大肚區大東里內的趙氏宗祠「天水堂」已有250多年曆史,因建物年久老舊,屋頂漏水、樑柱也長出白蟻,地方近日爭取約213萬元進行修復。(潘虹恩攝)

臺中市大肚區大東里內的趙氏宗祠「天水堂」已有250多年曆史,因建物年久老舊,屋頂漏水、樑柱也長出白蟻,拜堂外牆更被雨水沖刷崩落。(趙政忠提供/潘虹恩臺中傳真)

趙政忠說,近十多年來天水堂出現漏水、屋頂或牆面塌陷,樑柱也開始被白蟻啃蝕,請人處理費用不低也無法阻絕,近幾年狀況又更嚴重。「應該是祖先冥冥之中有保佑!」,有天他看到文化局推動歷史老屋活化修繕的補助資訊,申請後順利爭取到文化局補助進行修繕。

中市文化局說明,天水堂一案進行建築漏水及牆面損壞等結構安全性修復,施作總經費約213萬元,其中文化局補助約147萬元,預計工期是210工作天,待申請方找到修繕團隊即可展開工程,盼「天水堂」不僅延續使用壽命,更傳承大肚在地的百年文化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