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文館重量級文學文物「呂赫若日記」修護 一窺時代的心靈

國立臺灣文學館正舉辦「館慶二十・文物賦活」特展,其中重量級文物「呂赫若日記」歷時多月修護後亮相。圖/臺灣文學館提供

國立臺灣文學館正舉辦「館慶二十・文物賦活」特展,其中重量級文物「呂赫若日記」歷時多月修護,於今年呂赫若將屆110歲誕辰之際,於特展中重新亮相,透過第一手珍貴史料讓讀者窺見一個時代的心靈,看見日治時期下的臺灣農村題材、心靈脈動下的熾熱關懷。

臺文館表示,1914年生於豐原郡潭子的呂赫若,被譽爲「臺灣第一才子」,是日治時期臺灣知名作家,在音樂、戲劇領域皆有成就。戰後初期呂赫若投入地下反抗行動,1950年因參與「鹿窟武裝基地事件」於石碇山區受難,一代才子熠熠的文學生命就此殞落。政治敏感的時空背景下,呂氏家屬唯恐他留下的手稿、未出土的創作再次引來關注,因此埋藏於臺中社口老家前的荔枝園,並澆水加速腐化,「呂赫若日記」因其中記載着孩子們的生辰月日,而成爲唯一倖存的珍貴手稿。

「呂赫若日記」爲1942年到1944年連續3年以日文書寫,詳細記錄了呂氏文學藝術活動最活躍的3年間生活、交遊、創作等,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次子呂芳雄曾表示,每年清明掃墓時家族會透過日記追憶故人,這本日記對家屬而言何其珍貴,手足們雖同樣不捨,但憂心紙本保存不易,因此於2020年由長子呂芳卿代表捐贈臺文館,以國家級的典藏保存與修護專業資源,接手珍貴史料的守護。

臺文館指出,修護期間也透過拍攝紀錄片,仔細記錄諸多修護細節,並訪談相關研究者,透過第一手珍貴史料讓讀者窺見一個時代的心靈,即便身處困頓的歷史格局中,仍以豐沛的創作能量、對理想持續不懈的追求及對自由的嚮往,讓後世從此作品中看見對日治時期下的臺灣農村題材、心靈脈動下的熾熱關懷。

「館慶二十・文物賦活」除了展出修護後的「呂赫若日記」,還有2023年經觀衆票選出的臺文館鎮館之寶「十項管見」、重要文學典藏「風車3」、賴和「獄中日記」、葉石濤藤椅等,展出至7月14日。另有線上展覽:https://www.tlvm.com.tw/zh/Theme/ExhibitionCont1?LLid=79

國立臺灣文學館正舉辦「館慶二十・文物賦活」特展,其中重量級文物「呂赫若日記」歷時多月修護後亮相。圖/臺灣文學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