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職場加班文化盛行 逾六成上班族憂過勞、想離職

職場環境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臺灣工時全球名列前茅,更有「過勞之島」之稱,根據yes123求職網調查顯示,上班族衡量每天實際投入工作的時間,平均達9.6小時;不過自認「日工時」在「12小時(含)以上」的,依舊佔了15%,這羣人的「爆肝」風險恐怕也最高。對於目前工時的長度,有六成四的上班族,擔心自己會「過勞」,這當中又有61.6%還透露,其實自己「有考慮離職」。

只是若想要兼顧「工作收入」與「生活品質」,勞工朋友們認爲,「理想中」一天的工時,應該僅爲7.4小時,等於要再少兩小時以上的工時:換算下來,大約爲目前工時長度的77.1%而已,也就是再減少22.9%。

可惜想縮短工時,恐怕不容易,畢竟回顧整個職涯,竟然有56.6%的人透露,曾經被上司要求,而有過「先打下班卡,再繼續加班」的經驗。另外曾經有過「熬夜通宵加班」的經驗,合計也佔了61.3%,其中還分成:28.4%爲「曾經有過,且在辦公室與住家」;27.1%爲「曾經有過,但僅在辦公室」;5.8%爲「曾經有過,但僅在住家」。

想利用下班時間,或者放假時好好調整作息、恢復健康,似乎也不太容易!因爲本次調查也顯示,有高達八成三(83.3%)的上班族透露,「曾經」在下班後或放假時,還把公事帶回家處理。

還有無奈的是,仍然有62.8%的人透露,「曾經有過」在休假時,還要回公司處理公務的經驗:因此即使放假了,根本不太可能完全擺脫公事的「糾纏」。

整體來說,合計有54.8%的上班族透露,如果加班的話,自認「沒有」加班費可領,包含:39.2%屬於「沒有加班費,也沒有補休」,15.6%屬於「沒有加班費,不過有補休」。

雖然其餘45.2%自認有加班費,不過情況又分成:21.1%屬於「有,確實領得到」;12.6%屬於「有,但只敢申請部分加班費」;11.5%屬於「有,但完全不敢申請」,變成「看得到卻吃不到」。

導致加班的主要原因,在可複選情況下,有以下這五大項:「工作量大,常做不完」(71.8%)、「上司要求」(50.3%)、「上司還沒走,所以不敢走」(35.6%),以及「幫同事收拾爛攤子、背黑鍋」(26.9%)、「開會開不完,影響工作進度」(26%)。

更慘的還有這些問題,爲了加班,甚至帶來不少「副作用」,在可複選情況下,比較常見的負面影響有:「沒有生活品質」(60.2%)、「工作壓力越來越大」(50.7%)、「沒有時間陪親人、朋友」(43.3%),以及「肩頸疼痛」(40.9%)、「情緒容易低落」(35.2%)。

其他加班的「後遺症」,又分別爲:「易怒」(31.9%)、「失眠」(31%)、「沒有時間進修」(26.4%),以及「頭暈」(25.4%)、「肝出問題」(19.3%)。

工時長又常加班,難怪有調查顯示,五成六的勞工認爲,目前的身心狀況並「不健康」,同時忙於工作的結果,和親人、情人相處的機會也都變少,調查就顯示,有七成(69.6%)的上班族透露,在下班後與放假時,陪伴親人或情人的時間並「不充裕」。

即使在沒有加班的日子,上班族離開辦公室後的生活,似乎也「乏善可陳」。調查更發現,在可複選狀況下,最近下班後,最常做的事情有:「上網」(71.6%)、「看電視」(59.3%)、「與親人、情人聚會」(53.6%),以及「與朋友、同事聚會」(39.4%)、「運動」(32%)。

其餘下班後的活動,又還有:「兼差賺外快」(31%)、「看書」(30.1%)、「逛街」(22.8%),以及「看電影」(21.7%)、「上語言或證照補習班」(13.3%)。

解讀本次調查數據,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認爲,畢竟經過一整天辛苦的工作,能心有餘力再去進修,真的算是少數了。因此「約會或聚會」變成下班之後,唯一的「生活小確幸」;或者啓動「雙機模式」:滑手機、開電視機,只是算不算真正達到「休息、放鬆」的目的,也就見仁見智了。

楊宗斌亦憂心表示,在加班文化盛行的臺灣職場,工時過長所累積下來的工作疲憊感,影響身心健康,降低生活品質,忙於事業的結果,使得自己和親人相處時間減少,「無形的」人生財富匱乏。

楊宗斌更認爲,假如勞工長期處於有「過勞風險」的職場環境,勢必衝擊工作效率。而且整日窮忙、無職涯目標,缺乏生活幸福感,最終將阻礙企業營運績效的成長,以及國家總體經濟表現。

上述「龍年社畜心聲與職場幸福指數調查」,是由yes123求職網於2024年4月3日到4月16日,以網路問卷進行抽樣,調查已畢業(或退伍、免役),年滿20歲(含)以上,目前有工作的會員,有效問卷共1,266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