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贏韓國了 有人不開心!韓媒挖1事嗆爆政府:慘輸臺一大截

經過18年追趕,臺灣人均GDP贏了南韓。(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臺灣人均GDP(國內生產毛額)去年達到32811美元,贏過南韓的32237美元,經過18年追趕終於超前。韓媒指出,半導體產業競爭力左右臺韓GDP差距,痛批南韓當局阻撓半導體企業發展,臺灣建一座半導體廠只花三年,韓國卻需要八年,這樣要如何在競爭中勝出?

南韓《朝鮮日報》在社論中表示,2015年韓國人均GDP爲28740美元,比臺灣22750美元高出20%,但臺灣快速追擊並在短時間內趕超韓國。

文中提到,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力差距決定兩者的喜悲,受惠於半導體產業躍升,臺灣人均GDP時隔18年超越南韓。

「隨着人工智能、大數據、自動駕駛汽車等第四次產業革命的進程,全球半導體產業的中心從記憶體轉變爲晶圓代工,而臺灣以臺積電(TSMC)爲中心順利搭上這場發展的潮流。臺積電在全球代工市佔率上升至56%,市值甚至超過三星電子。」

社論中指出,在這個過程中,將半導體視爲安全問題的臺灣政府給予全方位支援也發揮一定作用。政府出面構建產業生態系統,建設水利、電力供應網,以及每年可以培養出550名碩博士的人才培養系統。

文中說,臺灣政界不分朝野對半導體給予全力支持。去年11月,臺灣還通過了對半導體新投資給予25%減稅優惠的半導體法案。

社論中提及,相較之下,韓國政府不僅不提供支持,還頻頻阻撓半導體企業發展。三星電子雖在平澤興建尖端半導體工廠,接入電網的工作卻延遲五年之久,SK海力士投資龍仁半導體聚落,因徵地延遲等問題,晚了三年纔開工。擴大半導體減免稅的法案在國會擱置許久,直至最近才得以通過。

「臺灣建造一座半導體工廠需要三年,韓國卻需要八年。這樣要如何在競爭中勝出?」

此外,每年平均有70多家進軍海外的企業重返臺灣,而備受反企業規定和強硬工會困擾的韓國企業正在持續增加海外投資,重返韓國根本不用想。

文末指出,近十年間,在製造業年均增長率方面,臺灣(5.5%)是韓國(2.8%)的2倍。韓國在經濟增長率(1.6%對2.1%)、經常收支順差比率(2.6%對11.8%)、消費者物價(4.2%對2.4%)等大部分指標都落後於臺灣。

最後警告,韓國政府、政界和產業界再不振作,臺韓人均GDP差距只會越拉越大。

不過工商時報在社論中表示,臺灣人均GDP去年能後來居上,匯率是關鍵,去年韓元匯率比前一年貶值11.4%,臺幣只貶了5.9%,是以用美元計算的人均GDP,兩國皆呈倒退,差別只在我國退的少,韓國退的多,以此而言,這次贏韓國,實在不必要太高興,國際匯市變化無常,說不定不久匯率又起波折,我們又要輸了。

工商社論中示警,臺灣這個產業結構,配合過去幾年全球半導體景氣擴張,自然是春風得意,一旦半導體景氣反轉,由於佔臺灣出口逾4成,對臺灣所帶來的衝擊,必然更甚於韓國,臺灣產業如此過度依賴半導體,實在是一大隱憂。

反觀,韓國出口產品多元,除了半導體,資通、汽車、造船、機械、化學品、基本金屬等產業也都有相當的競爭力,也都是出口的重要產業。因爲多元,恰可以分散雞蛋放在一個籃子的風險。

社論最後盼望執政當局從臺韓人均GDP的變化,不只看到喜訊,也要看到警訊,對於施政的眼光不要只爭朝夕的輸贏,而要看見國家經濟發展的問題,如此纔對國家長遠的發展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