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碳權交易所定位及未來展望

【文.田建中】

近年來,全球各地的極端氣候事件已對態、糧食、經濟造成嚴重危機,去(2023)年更被證實爲人類有史以來最炎熱的一年,這說明減緩氣候暖化的行動已刻不容緩。

爲呼應全球淨零排放趨勢,我國於 2021年 4 月 22 日世界地球日宣示,2050 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臺灣的目標。並於去年 2月 15 日公佈施行《氣候變遷因應法》,成爲全球第 18 個將淨零排放目標入法的國家,該法正式引入碳定價機制,其中包括:徵收碳費、自願減量與增量抵換等多元減碳工具,旨在通過創造經濟誘因,促進事業及各級政府實質減碳。

爲了加速臺灣邁向淨零減碳之路,臺灣碳權交易所(以下稱碳交所)於去年 8 月 7 日由臺灣證券交易所及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共同投資設立,爲臺灣唯一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第 36 條規定,由行政院環境部委託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指定辦理該法所定額度交易事宜之官方指定機構。

「排碳有價」

致力於碳權交易與知識推廣

臺灣已進入排碳有價時代,碳交所作爲國內唯一的碳交易平臺,藉由建置交易平臺及導入市場機制,可確保我國的碳交易公平且透明,並加速臺灣跟上國際淨零轉型的潮流。碳交所除了透過創造經濟誘因,使企業深刻認識到「排碳有價」,更希望藉此激勵更多企業投入淨零轉型,實踐減碳行動,進而成爲推動低碳甚至是負碳發展的推手,帶動整體綠色經濟的良性循環,助力企業達成碳中和目標並與產業成長髮展取得平衡,共同落實國家政策。

碳交所主要業務爲國際碳權交易、國內碳權交易、碳諮詢及教育訓練三項,以下分別說明。

一、國際碳權交易:

碳交所於去年 12 月 22 日開板「國際碳權交易平臺」,此平臺對我國產業發展至關重要。對內而言,國際碳權交易平臺提供我國產業一個便利取得碳權的合法管道,無須大費周章赴海外開戶即可購入碳權,幫助企業符合國際供應鏈減碳要求、推動碳中和產品或服務、追求永續發展(ESG)目標;對外而言,國際碳權交易平臺將成爲日後我國銜接國際淨零減碳交易之窗口,深化我國參與國際事務之程度,提升國際能見度。此國際碳權交易平臺具有三大特色:

1. 接軌國際,採美元計價之交易平臺:鑑於國際上之碳權市場多以美元(USD)計價,國際碳權交易平臺亦以美元爲交易貨幣,除吸引更多買賣家加入臺灣市場外,更有利於我國碳權市場之國際化。

【完整內容請見《會計研究月刊》2024.3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