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是能源最不安全的經濟體之一」美國外交家雜誌勸賴政府不可廢核

美國外交家雜誌認爲,核四應該啓封、完成、運轉,它一座就可能擔負臺灣6%以上的低碳電力。(圖/經濟部)

過去8年,美國一直透過各種媒體,表達對臺灣的能源安全的憂心,對於民進黨的反核立場,美國是明確的表示反對。最新的一篇是來自頗有政治影響力的《外交家》(The Diplomat)雜誌,該文特別提到「臺灣是已開發國家裡,能源最不安全的經濟體之一。」

該文的標題是:《臺灣選舉對能源安全有重大影響》,其副標題是〈臺灣新當選的總統,有機會扭轉(前)政府自我毀滅性的逐步廢核路線〉,意思已明白到不能再明白。

「臺灣下一任總統是民進黨 (DPP) 的賴清德,該黨計劃在 2025 年之前退役所有核電廠。臺灣是已開發國家中能源最不安全的經濟體之一,無法承受核電退役的代價,廢核必會損害其國家安全利益,以及氣候目標。 」

「在現任總統蔡英文的執政時期,臺灣關閉了3座核電廠中的其中2座,這給自 2017 年以來,已經發生3次嚴重大停電的電網帶來更沉重的壓力。而且臺灣最後1座運轉的核電廠,也將於明年夏天退役。所以,新任的賴清德總統,他迫切需要制定合理的電力計劃,才能確保臺灣的能源未來。」

「其實,核能長期以來一直是臺灣基載電力的基礎,但是由於政治反彈,其未來變得不穩定。民進黨自成立以來,一直選擇與反核的環保團體結盟,使得他們一直主張反對核能。比如民進黨第一位總統陳水扁,他就率先提出「非核家園」,並提到2025年結束臺灣的所有核電,這個政策至今是民進黨的主張,沒有看到修正。 」

「2011年,日本福島電廠發生核外泄災難,增強了民進黨的反核立場,也得到廣泛支持,大量的羣衆在往後幾年發動多次大規模反核抗議,衝擊當時的國民黨政府,迫使他們停止核四廠的建設。

然而,在2017年發生大規模停電,造成數百萬美元損失以及民衆的死亡後,臺灣也出現保留核能發電的呼聲,並且越來越高。

2018年,1000萬選民中的60%在公投中,否決了全面淘汰核電的政策,但是在2021年,400萬選民又否決了完成核4廠的公投。這又成爲民進黨政府反對核能的民意正當性。」

「到了2024年總統大選期間,臺灣主要反對黨(國民黨、民衆黨)主張,應重啓已退役的核電廠。就連賴清德在大選期間也表示,他會考慮「至少讓一座反應爐繼續運作,以應對緊急情況」。

然而,如果要做到他所說的這一點,賴總統必須延長臺灣最後一座核電廠(核三廠)的運轉許可證,儘管在法規上,更新的最後期限,幾年以前就該申請了。」

「從民進黨的角度來看,要是他們改變反核政策,可能會疏遠原先的支持者,所以他們不願改變。但淘汰核能必然帶來嚴重後果,從包括地緣政治、經濟,以及氣候目標。

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之際,淘汰核能將嚴重損害臺灣的能源安全。到 2022 年,臺灣97% 的能源仰賴進口。蔡英文政府用天然氣取代煤炭和核電的策略,使臺灣的發電成本容易受到干擾。除了天然氣的價格波動幅度大以外,要是北京有意,他們可以透過海上封鎖扼殺臺灣島,而無需採取全面入侵。而且,臺灣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很少,其天然氣庫存只能維持11天。相較之下,核電廠無需補充新燃料的情況下,就可以持續運轉長達18個月。」

「臺灣的反核者,一再認定地震可能導致核電廠發生事故,而且核電廠可能在軍事衝突期間,會視爲遭到攻擊目標,他們第三個理由是「核反應留下的永久廢棄物,沒有解決方案」。然而,這些擔憂都被嚴重的誇大了,核電廠有着強大的安全設計,使核設施能夠承受最嚴重的地震活動。以1999 年臺灣發生史最致命地震「921地震」爲例,當天所有反應爐均安全關閉,並在兩天後就重新啓動。

至於核電廠是否遭攻擊,鑑於攻擊造成的污染、損害,以及全球形象,要是臺北與北京發生戰爭,北京也不太可能攻擊核電廠。至於核廢料的問題,芬蘭和瑞典等國,目前就正在建造乏燃料和核廢料的永久儲存設施,並非無解。」

「從經濟的角度來看,臺灣要是完全淘汰核能,將面臨工業能源短缺的風險。核能可以爲臺灣最有產值的高科技製造商,提供充足且廉價的電力。2023年核電平均成本爲每度電新臺幣1.41元。低於再生能源(新臺幣 2.27 元)和化石燃料(新臺幣 3.57 元)的價格。」

「最後,要是沒有核電,必將危及臺灣走向碳中和的路程。政府的目標是到 2025 年,將再生能源佔能源生產的比例擴大到 20%,但目前僅有10%,顯然不可能在一兩年內完成剩下目標。

許多人不知道,核電的生命週期碳排放量,還低於太陽能,因此可以在能源生產脫碳方面補充再生能源。並且,多數再生能源都有「間歇性」問題,核能是提供基載電力的最理想選擇。」

外交家雜誌建議,賴政府應該完成核四廠,並將其運轉,該電廠電力非常強大,可滿足臺灣5%以上的電力需求,其他3座核電廠也不該放棄,應在檢查和維修後,延長其使用壽命。

外交家雜誌最後說,如果政治反對聲浪仍無法克服,那麼賴清德至少應該保留臺灣的核工專業人才與知識。如果失去那些維護與運轉核能的工業能力、要再重建就很耗時了,至少需要數年時間纔可能。要是不喜歡現有的核電廠,那麼小型模組化反應爐也該列爲選項,保留核工業人才,將更容在新技術成熟後,部署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