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習以為常的城市奇觀 袁廣鳴萬安演習威尼斯展出

萬安演習今起在臺灣展開。而此刻正在威尼斯美術雙年展臺灣館展出的「袁廣鳴:日常戰爭」,展出以萬安演習爲主題的錄像作品「日常演習」。記者陳宛茜/攝影

空襲警報在威尼斯美術雙年展臺灣館響起,劃破寧靜的百年宮邸普尼奇歐尼宮,伴隨着爆炸聲與突如其來的震動。眼前的螢幕正放映袁廣鳴錄像作品「日常演習」,鏡頭下是萬安演習時乾淨無比、空無一人的臺北街道,整座城市的人瞬間消失、集體蒸發。「incredible(難以置信)!」身旁的西方觀衆大聲驚歎,分不出是驚嚇還是驚喜。「這是城市奇觀,臺灣人卻習以爲常。」袁廣鳴感嘆。

萬安演習今起在臺灣展開。而此刻正在威尼斯美術雙年展臺灣館展出的「袁廣鳴:日常戰爭」,也展出以萬安演習爲主題的錄像作品「日常演習」。2018年,袁廣鳴以5 架空拍機同時飛翔於臺北市區5 條主要幹道正上方,以監控式鏡頭拍攝臺灣人熟悉的「萬安演習」。此一自1978年開始的空戰演練,規定臺灣人每年都有半個小時的時間「練習」從地表消失、覓地掩蔽,即使解嚴也不曾停止。

身爲典型的臺灣人,袁廣鳴原本對萬安演習不以爲意。直到某天,他看到媒體報導,一位日本遊客來臺時遭遇萬安演習,嚇到以爲「第三次世界大戰來了」,這才驚覺臺灣人的習以爲常,其實不大正常。他問了也面臨南北韓對峙的南韓朋友,朋友告訴他「南韓早就沒有戰爭演習了」。他查了資料,發現臺灣幾十年如一日的萬安演習是「亞洲唯一」的城市奇觀,另一種臺灣奇蹟。

於是他拍攝「日常演習」。刺耳的警笛聲響起,原本車水馬龍、混亂卻充滿活力的臺北街道,變成空無一人的幽靈之城。在袁廣鳴冷靜詩意的鏡頭下,那樣乾淨理性與秩序的街道,埋藏着隱隱的威脅。

完成「日常演習」的同一年,袁廣鳴還完成另一件作品「向黑」。參加「向黑」的觀衆被帶進布簾後深沉的黑暗之中,耳邊傳來喃喃低語,以及筆擦過紙面的沙沙聲、火柴滑劃產生的煙硝味。腳步移動的聲音忽遠忽近從不同方向傳來,全黑的空間此時傳出曾改編爲中華民國臨時國歌的「兩隻老虎」人聲合音。觀衆透過觸覺和聽覺感到自己處身擁擠流動的人羣之中,最後有人塞一封信到手中,燈光乍然亮起,等着你閱讀這封信—某個重要的人留下的最後的訊息。

這是袁廣鳴第一個沉浸式展演作品,需要70個工作人員合力完成,卻只能有4個觀衆體驗。

這是重現戰爭逃難的經驗吧?他點點頭。

再過一年,袁廣鳴向國藝會提案「日常戰爭」展覽計劃。此一計劃因緣際會來到了2024年的威尼斯美術雙年展臺灣館,成爲代表臺灣的作品。

袁廣鳴爲了2024威尼斯美術雙年展臺灣館量身打造的錄像作品「日常戰爭」,就在「日常演習」不遠處的展室中。影片描述一間象徵臺灣中產階級的套房之中,爆發一場神秘的襲擊,將房間炸成戰後滿目瘡痍的廢墟。然而當鏡頭定格在破滅的魚缸,美麗的金魚突然復活、繼續優遊,一切彷彿只是一場虛擬的戰爭遊戲。

仔細看影片中房間的書架,放着「一九四九大撤退」、「離散」、「逃難吧」等書......都是關於國共內戰、1949的書籍。

「父親過世後,我開始想要了解他。」袁廣鳴父親生於大陸,1949年來到臺灣,前半生都處於戰爭之中,不斷逃難與流亡。然而在袁廣鳴的記憶之中,來到臺灣的父親絕口不提戰爭,也不曾跟兒子談過逃難經歷。

袁廣鳴對父親前半生的唯一印象,是陪父親到國軍文藝中心看京劇「四郎探母」。當四郎探望因爲戰爭16年沒見的母親,跪倒在地泣不成聲:「千拜萬拜,贖不過兒的罪過來」,父親頓時淚流不止。他一轉頭,滿座皆是和父親一樣的白髮老兵。

袁廣鳴的父親不懂臺語,卻總是開車去拜訪全臺的廟宇,還開了出版社出版整整六大本的臺灣廟宇專書,文字和照片都是自己獨力完成,「其實他跟我一樣都是創作的人。」

爲什麼父親對廟宇如此着迷?袁廣鳴不瞭解,但也從來沒開口問過父親。

村上春樹也有類似的經歷。村上父親是參加二戰的老兵,念研究所時被徵召到中國打仗。從村上有記憶以來,父親每天早餐前都在佛壇前虔誠祈禱。村上在演講中提到:「我父親過世了,帶走那些我永遠無法盡知的記憶。但環繞他周遭那些死亡的陰影卻留在我的記憶中。這是我從他身上繼承的少數東西之一,卻也是最重要的東西之一。」

面對戰爭的傷口,兩代之間沉默無言。但戰爭的陰影並不會因此消失,而是用另一種形式,留在下一代的記憶之中。

父親過世後,袁廣鳴開始想要了解父親生活在戰爭中的過去。

袁廣鳴父親18歲就因戰爭來到臺灣,40年回不了家。「大悲劇雖然不是發生在我身上,但我從父親身上遺傳這種對家的概念。」袁廣鳴說,對父親那一代人來說,「家像一個氣球,就斷了線漂浮在空中,你知道有卻不知道在哪」。袁廣鳴的錄像作品,幾乎都圍繞着對美好世界圖像的懷疑與不安,「理想的地方一定是在他方,而不是在此地。」

愈是挖掘,袁廣鳴愈是發現父親身上所籠罩的戰爭陰影,深深影響了自己。他從2007年開始構思「日常戰爭」這一系列作品,2021年付諸創作,2023年便接到北美館的邀約、代表臺灣參加2024的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彷彿冥冥中自有安排。

「日常戰爭」集結了5件錄像作品、1件動力裝置作品,巧妙地切合或指涉這兩年發生在臺灣島內島外的大事,包括403大地震、烏俄戰爭、裴洛西訪臺、加薩走廊衝突等。這樣的「政治正確,」讓「日常戰爭」成爲近年威尼斯雙年展能見度最高的臺灣館,多次躍上國際媒體,被《The Art Newspaper》、《Frieze》、《Whitewall》、《DOMUS》、《Berlin Art Link》等國際媒體列爲本屆必看展館。

「這一切都是巧合。」袁廣鳴說,他不是政治性的藝術家,只是「剛好」完成這些作品,「這些就是臺灣生存的狀態,希望讓觀衆看了更瞭解臺灣。」

「萬安演習」在外人眼中是城市奇觀,對臺灣人卻是再平常也不過。透過袁廣鳴冷靜詩意的鏡頭,你是否也悚然一驚—我們是否已把戰爭帶來的威脅視爲日常?戰爭是否早已埋藏在你我的潛意識之中?在臺灣烙下深刻到不易被察覺的陰影?

「我不是想探索我父親,我更想探索我自己。」在黑暗的普里奇歐尼宮中、尖銳到彷彿直刺人心的演習警笛之中,袁廣鳴開啓了一個新的探索之旅。這不只是他的旅程,也是臺灣人的旅程。

萬安演習今起在臺灣展開。而此刻正在威尼斯美術雙年展臺灣館展出的「袁廣鳴:日常戰爭」,展出以萬安演習爲主題的錄像作品「日常演習」。臺灣人熟悉的萬安演習,外國觀衆嘖嘖稱奇。記者陳宛茜/攝影

袁廣鳴爲了2024威尼斯美術雙年展臺灣館量身打造的錄像作品「日常戰爭」,描述一間象徵臺灣中產階級的套房之中,爆發一場神秘的襲擊,將房間炸成戰後滿目瘡痍的廢墟。記者陳宛茜/攝影

萬安演習今起在臺灣展開。而此刻正在威尼斯美術雙年展臺灣館展出的「袁廣鳴:日常戰爭」,展出以萬安演習爲主題的錄像作品「日常演習」。記者陳宛茜/攝影

萬安演習今起在臺灣展開。而此刻正在威尼斯美術雙年展臺灣館展出的「袁廣鳴:日常戰爭」,展出以萬安演習爲主題的錄像作品「日常演習」。臺灣人熟悉的萬安演習,外國觀衆嘖嘖稱奇。記者陳宛茜/攝影

袁廣鳴2007年開始構思「日常戰爭」這一系列作品,2021年付諸創作,2023年便接到北美館的邀約、代表臺灣參加2024的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記者陳宛茜/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