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拚資產管理中心 還缺哪些拼圖

臺灣已建置286座離岸風機,發電量更突破2GW。(彰化縣政府)

《臺灣銀行家》第173期 打造臺灣成爲新資產管理之島

沿着臺61線西濱公路從臺北往南走,車行抵苗栗開始,眼前出現一座座離岸風機矗立在右手邊的臺灣海峽,根據經濟部今年年初統計,臺灣已建置286座離岸風機,發電量更突破2GW;沒有人想到,這條被稱爲「窮人高速公路」的臺61線,竟然吸引國際上許多的私募基金、主權基金在這裡競逐。

外商投入這項臺灣最大的能源轉型基礎建設,已經達新臺幣2,681億元。

國際資金逐利而來,爲什麼他們看中這曾被《經濟學人》雜誌形容爲「全球最危險之地」的臺灣?這就是臺灣的機會;路博邁(Neuberger Berman)爲全球舉足輕重的跨國資產管理公司,執行長喬治.沃克(George H. Walker)強調:「臺灣是極爲重要的投資地點,在許多重要產業都擁有世界領先的公司,而且儲蓄率非常高,金融體系強健,國內企業力量強大。」

不只能源基礎建設讓外資趨之若鶩,臺灣強韌的半導體產業更吸引國外私募基金前來,也因此,臺灣在半導體相關產業鏈、風力發電等投資案挹注下,覈准來臺投資金額多維持在百億美元以上。

即將於520上任的賴清德總統,顯然觀察到了臺灣的機會!他在總統大選投票前的政見發表會上強調要鬆綁法規,打造臺灣成爲亞洲的資產管理中心。創投公會理事長邱德成也呼應指出,臺灣的產業發展已達到重要的轉捩點,需要更前瞻性的產業發展政策。他認爲,結合科技製造與金融資產管理的政策將對臺灣在國際舞臺上的永續發展起到關鍵作用。

臺灣確實站在一個非常棒的起跑點,我國國民生產毛額已經從新臺幣17兆元晉升到23兆元之多,成爲全世界第21大經濟體,金融業也打造出相當豐碩的成果,年產值已經有新臺幣1.45兆元!而賴總統上任的重要金融政策之一是將臺灣打造爲資產管理髮展中心;現在資金東風已吹起!臺灣成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還缺哪些拼圖?從法規鬆綁、發展策略到更多人才的訓練與國際對接,都成爲賴總統就任後的考驗,也是決定臺灣能否再次脫胎換骨的關鍵。

臺灣的金融業兢兢業業,過去幾十年來的成果相當豐碩!我國年產值達新臺幣1.45兆元,佔GDP的6.41%,創造了百萬的工作機會,同時也創造了百兆元以上的資產。銀行業有66.2兆元,保險業有35.7兆元,證券市場更高達51.5兆元。

金融業不僅僅是壯大自己,最重要的使命更是推動臺灣產業進步。財政部曾主導境外資金匯回專法引導資金實際匯回新臺幣3,351億元,創造國內投資1,757億元,而專法落日後,大量的資金也即將出籠。這些經濟豐碩成長的果實能否帶給臺灣新一輪的蛻變?

資金東風已吹起,然而經濟實力的強勢展現,卻也是壓力之所在,若儲蓄遠大於投資,代表財富閒置,企業投資不振,家庭有錢不消費,不利未來經濟發展,我國超額儲蓄連續幾年都超過新臺幣3兆元,去年超額儲蓄率15.46%明顯高於其他亞洲國家,南韓僅1.3%、日本3.3%,也遠高於美國的負4.2%。央行曾提出三大解方,像是增強民間部門參與公共建設量能,引導民間資金髮展金融服務業及財富管理業務。

因此即將上任的總統賴清德認爲,金融業面臨幾個困難但可以突破,第一,國內的投資標的還有待提升,來消化金融業的資金。第二,應該要更進一步的鬆綁,讓金融業有更寬廣的發揮空間,金融業也面對了數位轉型、淨零轉型等各項挑戰,「我擔任總統,一定擔任金融產業的靠山,好好來推動金融產業」。

有了資金豐沛、得天獨厚的發展條件,賴總統也看好臺灣應該有機會成爲資產管理髮展的理想場所。首先,臺商在亞洲供應鏈上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這不僅帶動了臺灣經濟的發展,也爲臺灣吸引外資提供了實質機會。其次,臺灣的AI高科技產業正處於蓬勃發展的階段,這爲資產管理行業提供了豐富的投資機會。此外,臺灣的高資產客羣財富正快速成長,爲資產管理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需求。

臺灣的人口結構呈現高齡化和少子化的趨勢,這使得財富傳承成爲了人們日益關注的話題。在這樣的背景下,對於資產管理行業來說,提供專業的財富管理服務將會成爲一個重要的市場需求。而臺灣AI產業基礎建設優勢與財管的需求將對接,這正是「主動式投資」的重要意義!

儘管臺灣不缺錢,但如果不把資金引導進入投資實質基礎建設,錢自然就迅速流向股市和房地產。政府應該正視,只是炒股和炒樓,對臺灣的未來並沒有太大幫助。

從先前新聞看到國內許多散戶追逐ETF狂潮,大多聽信5%至8%的收益率就狂買,顯現臺灣的資金確實充裕。但散戶資金投資仍偏愛壓寶某種類型的金融商品,不僅投資風險高,資本市場發展也不均衡。還有一個隱憂,就是當景氣循環變化時,股市也可能因此受到波動。

風險還不止於此。臺灣的保險資金都前進國外購買債券、股票等。保險業資金達新臺幣32兆元,有69.6%投資國外,其中61.9%投資有價證券,投資國外公建約7,500億元、佔2.2%,包括國外基建PE、基建類REITs、基建相關債券、美國地方市政債等。先前美國債市跌價,美元又強勢,壽險業者就要承受雙重損失。但壽險業實際投資國內公共建設約新臺幣1,300億元、佔可運用資金0.38%,比重確實有點太低!(全文請見第173期《臺灣銀行家》作者爲《臺灣銀行家》雜誌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