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超高齡社會來臨!專家籲:落實5大健康投資政策
臺灣健康聯盟籌備會今日(27)舉辦「健康投資政策建言」記者會。(李念庭攝)
明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臺灣健康聯盟籌備會今日(27)舉辦「健康投資政策建言」記者會,醫界、護理界、病友團體及產業端各界,提出5大健康投資政策,呼籲政府增加健康投資、拓展多元財源以確保健保永續經營、持續優化醫護人員勞動權益,並增加新藥預算及新藥健保給付範圍。
臺灣健康聯盟籌備會召集人吳玉琴表示,健保應拓展多元財源,編列健保之外的醫療預算,行政院日前通過,明年編列336億元公務預算補助健保,包括20億罕病基金、50億癌症新藥,後年則有望達到癌症新藥百億預算投入,顯示政府陸續落實健康醫療政策。
然而吳玉琴指出,以賴清德總統推動「健康臺灣」政策,與2023年《臺灣健康投資報告》進行比對,我國醫療保健支出佔比目前僅微幅增加至7%,未達報告建議「提升醫療保健支出GDP佔比至8~11%」一項,且政府沒有任何具體政策;新藥可近性、給付與國際接軌等目標,也和病友團體期待有所差距。
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指出,臺灣新藥給付生效平均需等待超過700日,僅55%符合國際標準,現行新藥給付速度與範圍,嚴重影響病患就醫權益,很多病友必須「散盡家財」,才能獲得藥物治療,呼籲政府加速新藥給付流程,逐年編列充足新藥預算,增進新藥可近性並增加健保給付。
臺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表示,我國面臨不同世代多元健康照護負擔,不論是老化疾病、罕病照護、長照、心理衛生等問題,都需要社會整體資源投入。他建議,除了醫療投資,也一定要做「預防性健康投資」,重視健保末端治療,及解決護理人力短缺、提升醫護人員工作待遇等。
針對護理人力現況,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副理事長林繡珠說明,護理人力是醫療體系重要支柱,超高齡來臨意味慢性病增加、健康照護需求上升,護理人力缺口一直存在,原本約有4.5%缺口,疫情後上升到6.5%,離職率也增加,達到11%左右。
林繡珠表示,2030年臺灣護理人員缺口約5.7~7.4萬人,每年約5千多名護理師投入,但不一定投入臨牀,人力短缺將造成醫院關牀、急診雍塞等,影響民衆就醫權益。呼籲未來政府應優化醫護勞動權益、強化醫療體系韌性,提升護理人員的薪資待遇、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
臺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則認爲,政府應建立合理醫事人員薪資制度,確保薪資與工作強度、專業技能及責任風險相匹配;也應優化醫事人員執業環境,加強醫院管理政策;更要重視投資醫事教育與人才培育,醫療機構、社會大衆需共同建立對醫療支出的正確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