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鐵公司將滿周歲…既然公司化 就該有企業經營精神

臺鐵從今年元旦改製爲臺鐵公司,但首任臺鐵公司董事長及總經理,分別由前臺鐵管理局局長杜微及副局長馮輝升擔任。也就是說,臺鐵局雖改製爲臺鐵公司,但仍由原班人員接手;而且這些官僚高層,日前不但爲自己加薪四成,甚至還自己上籤記大功等,無視基層員工及技術員等仍領着低薪,當然引起工會不滿。

另一方面,對於公司化後之臺鐵,一般民衆最期盼的是,既已是公司了,就要有企業倫理精神,不要動輒在國定假日或連假,以要「正常休假」(形同罷工)來威脅政府和老百姓,看看高鐵或捷運等交通公衆事業,員工有這樣經常喊着要正常休假的嗎?

去年十一月六、七兩日,臺鐵舉辦升資考試,有二九七名司機員報考,但臺鐵竟然無法調度人力,造成六十名司機員缺口,導致這兩天有八十六班區間車停駛,十三班次縮短路程,影響數萬名乘客權益。這令人擔心,公司化的臺鐵如何順利經營下去呢?

又臺鐵的工安問題也堪慮,最近臺鐵便有三件安檢出包,被鐵道局罰二一○萬元,其中竟有五人是無照駕駛工程維修車,這又如何能令國人安心?

既已公司化,臺鐵公司就要有對策來解決人力和虧損及工安問題。此外,政府也要少干涉其營運方式,否則,若照政府以前利用臺鐵具社會責任之性質等思維繼續經營的話,臺鐵要轉虧爲盈,恐怕也不容易。臺鐵過去因尚未公司化,肩負政府許多交通政策任務也太多,如鐵路高架化、地下化以及捷運化等,雖然建設經費由政府負擔,但以後的維護費或站務人員增加費用多由臺鐵負擔,這也增加臺鐵經費支出的負擔。

其實,行政院曾在疫情三級警戒之前提出改革臺鐵方案,但顯然只談確保安全,避談調整票價;故當時政府決定每年補貼五十九億元,以支付臺鐵小站虧損、舊制退休金等費用,等於是全民埋單來暫時止血。但公司化之後,政府還能如此光明正大補助嗎?而臺鐵二十多年不漲價,其實連小市民也看不過去,這麼多年來,萬物齊漲,連公路客運都漲了好多次,爲何臺鐵都不能漲價?

臺鐵公司化之後,臺鐵自身需要有企業經營理念,多開創一些商業手段及收入,而政府更宜早日放開一點任務性壓力,臺鐵公司才能早日步上營運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