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糖反共抗俄列車歷史重現 從碎片拼湊糖鐵光榮與悲傷

1955年民衆列隊放鞭炮迎接臺糖反共抗俄宣傳列車。(臺糖提供)

臺糖反共抗俄宣傳列車抵達臺中車站。(臺糖提供)

臺糖反共抗俄宣傳列車抵達嘉義布袋。(臺糖提供)

臺糖反共抗俄宣傳列車抵達北港,民衆排隊上車觀看宣傳資料。(臺糖提供)

臺糖反共抗俄宣傳列車從臺中車站出發,臺糖董事長李崇實剪綵。(臺糖提供)

臺糖反共抗俄宣傳列車停在田野間。(臺糖提供)

臺糖反共抗俄宣傳列車抵達,地方表演團體演出節目。(臺糖提供)

臺糖反共抗俄宣傳列車抵達,民衆參觀車內陳列的宣傳物。(臺糖提供)

官田大內國小學童在列車抵達後表演節目。(臺糖提供)

宣傳列車抵達番子田,軍人帶隊參觀。(臺糖提供)

表演團體在溪州演出話劇《甜姻緣》。(臺糖提供)

宣傳列車抵達後民衆獻旗。(臺糖提供)

隨車演藝團體表演魔術。(臺糖提供)

民衆在雨天戴斗笠爭相擠上反共列車參觀。(臺糖提供)

反共抗俄列車抵達臺南,車站廣場萬人舞表演。(臺糖提供)

臺糖隨着宣傳列車安排健素糖行銷活動。(臺糖提供)

農村婦女圍觀宣傳品。(臺糖提供)

97歲退休臺糖火車司機陳景春曾親自駕駛反共抗俄宣傳列車。(黃子明攝)

臺灣糖業公司副總經理蕭基淵(左起 )、《1198.5km記反共抗俄臺糖鐵路宣傳列車軌跡》作者曾吉賢、南藝大音像藝術學院院長蔡慶同、臺灣糖業公司董事長楊明州、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專門委員洪益祥、臺灣糖業公司研究所所長黃怡仁出席新書發表會。(南藝大媒體中心提供)

1955年5月5日,一列車頭掛着蔣介石肖像的臺糖五分車,從臺中出發,沿途停靠103個車站,歷經32天,最後抵達屏東東港糖廠(今南州糖廠),路程長達1198.5公里,這列臺糖鐵路列車不是運載甘蔗或糖製品,也不載客,只爲宣傳「反共抗俄」基本國策,以及鼓勵農民栽種甘蔗供應臺糖,期間深入許多農村鄉鎮,共展演67場電影及街頭劇,吸引158萬人參觀,堪稱當時臺灣史無前例的盛事。

隨着時空遷移,這列糖鐵唯一一班「反共抗俄宣傳列車」隱沒在歷史洪流裡,逐漸淡出人們記憶,臺糖今天與臺南藝術大學音像藝術媒體中心舉辦新書發表會,發表《1198.5km記反共抗俄臺糖鐵路宣傳列車軌跡》專書,書中122張反共抗俄列車歷史影像爲首度公開,這本由南藝大助理教授曾吉賢執筆的新書,重新揭露此一事件及其所處時代臺灣糖業發展的一段傷痛歷史。

來自屏東潮州的曾吉賢,因家族親友有多人在糖廠工作,1998年就讀南藝大研究所,希望記錄糖業相關議題,1999向臺糖提出再生烏樹林車站計劃,開始整理糖鐵廢棄車站的文件資料,後來從臺糖子女提供一張父親任職烏樹林車站時的老照片,意外發現內有反共抗俄宣傳列車字樣,於是查閱《臺糖通訊》,又在遭納莉風災摧殘的麻豆車站殘破照片發現相關影像,臺糖研究所研究員孫世欽從總公司南移檔案,也找出一千多張照片,經比對當年報刊報導,終於拼湊出反共抗俄列車較爲完整的面貌;臺糖董事長楊明州表示,臺糖產品早年是臺灣外匯主要來源,佔比曾高達七成多,臺灣社會的演進跟轉變,都跟糖業有關,這些史料是臺灣重要的文化資產。

當年政府選定臺鐵、省公路局各執行兩次反共抗俄列車,但宣傳成效與吸引參與人數不及僅發出一班列車的糖鐵,臺糖副總蕭基淵受訪提到,當年臺糖鐵道是爲了運送原料,全臺曾有長達三千多公里鐵道,比臺鐵更深入各地農村,網絡更綿密,可接觸更多基層民衆,政府可能因此選定臺糖來推動當時基本政策。

曾參加宣傳列車工作的臺糖員工多已凋零,現年97歲、當年曾負責駕駛宣傳列車的老司機陳景春指出,他負責行駛新營到官田、南靖兩站,因爲車頭掛有蔣介石肖像的畫板,他到站後不敢亂跑,都在駕駛室內待命看守,受指派司機員戴帽並穿着正式的卡其制服,非常講究。

臺糖反共抗俄列車行駛的糖鐵南北平行預備線,不僅是彰顯早年臺灣糖業輝煌歷史,也見證當年兩岸仍在零星交戰下的時代氛圍,參與擘劃此一鐵道系統的臺糖首任總經理沈鎮南及臺糖幹部林良桐、邵毓秀、雷大効,還有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父親洪子瑜等人,在白色恐怖期間都因糖鐵遭誣陷,或被槍決或被送綠島囚禁,一度消失在臺糖內部檔案,曾吉賢表示,這本書的發表只是開始,臺糖許多幹部都很有心在保存文物,將來可以主動書寫、發行甚至倡議文化資產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