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壽大調查 近7成民衆退休願住養生村
臺灣人壽與政大商學院發佈2023「臺灣高齡社會退休生態觀察指標」,臺灣人壽董事長鄭泰克(右三)呼籲退休準備一定要「加倍」、「提早」。(臺灣人壽提供)
退休後怎麼安居?臺灣人壽與政大商學院發佈2023「臺灣高齡社會退休生態觀察指標」發現,有近7成的民衆退休之後,願意住養生村,45%願意月付4萬元,顯示健康養生宅接受度愈來愈高。萬一不幸又老又病,半數民衆願意入住長照機構,避免拖累兒女,然有超過7成民衆對政府「長照2.0」的相關政策不瞭解。
持續追蹤4年的「臺灣高齡社會退休生態觀察指標」,2023年退休信心、退休充裕、生活滿意三大指數連2年及格,卻出現「雙降」隱憂。其中「退休生活滿意指數」落在68分,較去年76分大跌8分,而且連3年下滑;「退休信心指數」61.3分,勉強守住6字頭,分數也較前一年低,僅「退休充裕指數」微幅上揚。
調查也發現,民衆佈局退休準備平均年齡爲36.99歲,較前一年39.15歲再提前;20至29歲就規劃退休準備更突破3成(31.2%),勞保破產壓力和通膨高物價,促使青世代三十而立前就得啓動退休準備計劃。
臺灣人壽董事長鄭泰克以退休又重返職場的過來人表示,退休所需的花費,理想與實際有落差,不同階段所需的理財規劃和保險商品也不相同,因此退休準備不僅要「加倍」更要「提早」,最重要的是備妥退休三「保」─保本、保值和保障,纔能有富足的第三人生。
政治大學副校長陳樹衡指出,金融業在高齡社會扮演重要角色,可透過個人理財、金融專業發展出銀髮金融學,開發更多創新金融商品服務更多人。
臺灣人壽通路一處副總經理郭肇佳建議,身爲家庭經濟支柱、責任重大時期要「瞻前」提早佈局消費型壽險,更要儘早「顧後」儲備退休金和醫療保障,建議選擇利率變動型壽險,每年有生存還本金保值又保本,讓退休生活更安心;而醫療保障可加強實支實付規劃,避免突發風險拖累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