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古物巡查 日曬雨淋威脅大

臺南孔廟碑碣多數陳列於戶外,在極端高溫氣候下,長時間面對太陽照射,對古物維護是一大考驗。(曹婷婷攝)

臺南市指定102組871件文物爲古物,爲全面掌握古物保存狀況,每年委託專業團隊啓動古物巡查,並以2年爲1期檢視;其中,孔廟重建府學大成殿記碑有風化現象,重修臺灣孔子廟碑等8件受水氣影響劇烈及太陽長時間照射導致劣化,後續將向中央申請維護計劃補助。

市府文化資產管理處表示,爲避免古物受光照、溫溼度、風化、空氣含鹽與否、人爲破壞等影響,每年編列百餘萬元委請專業團隊巡查,如發現有任何狀況也能及時因應處理。尤其,這幾年受高溫、多雨等極端氣候干擾,更加劇維護難度,爲此也提高加強巡檢密度,減少古物承載的風險。

文資處指出,巡查發現孔廟的重建府學大成殿記碑,因長期處於半戶外空間,使得該古物已有風化現象,且石碑底部還發現白色粉末,研判可能是早期保護塗料,歷經長時間風化後掉落形成粉末,經現勘討論,決議請文資中心採集粉末檢測成分後,再討論後續如何修護。

此外,重修臺灣孔子廟碑等8件,也因碑碣長期置放孔廟戶外,巡查發現石碑下半部材質變化,推測可能是距離地面較近,受水氣影響,加上太陽長時間照射導致劣化,後續將向中央申請維護計劃補助。

文資處強調,雖曾想過替古物「撐陽傘」,但涉及古蹟本體安全與外觀一致性等因素作罷,但也透過物理性劑料減緩古物受氣候、環境傷害。像赤嵌樓贔屭碑就有穿上一層猶如「隱形雨衣」的高分子保護劑,加強抵抗風化、日曬雨淋的威脅。

文資處提到,除氣候等帶來考驗,人爲因素也是其一,近來發現有廟宇將封條貼在門神彩繪古物上,經檢視發現有封條殘跡,雖彩繪未因此損毀,但也建議廟方日後以其他方式替換封條,或使用甲基纖維素作爲黏着劑,方便後續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