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觀察 解封後新世代平實關注社會

臺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贈獎典禮,臺積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曾繁城(二排左三)、聯合報社長遊美月(二排中)與評審及得獎者合影。記者陳正興/攝影

疫情對新世代的寫作會造成甚麼影響?第廿屆臺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昨天舉行贈獎典禮,老中青三代作家齊聚一堂。小說組評審林俊穎表示,本屆的徵文時間出現在疫情解封之後,參選作品和上屆相較「迴歸平實穩健的作風」,把關注的焦點放到家庭與社會,「和自我拉開距離」,視野更開闊。

由聯合報副刊、臺積電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的「臺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是臺灣專爲青年學生量身訂作、獎金最豐厚的文學大賞。二○○三年首屆舉辦,今年邁入第二十屆。昨天的贈獎典禮由作家郭強生主持,在金曲獎歌手鄭宜農溫柔療愈的歌聲中展開,包括作家陳義芝、廖玉蕙、阿盛、陳育虹、張貴興、羅智成、須文蔚、鍾文音等人皆參與盛會,將文學桂冠傳遞給下一代。

臺積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曾繁城致詞時表示,廿年來,臺積電開心陪着青年作家透過徵獎和講座,「給他們信心陪他們成長」。他期許臺下的青年朋友能忍受創作時的孤獨,鄭宜農曲中的「金黃色的時刻」就會出現。他也幽默表示,AI時代來臨,希望以後藝術不會有「機器人的味道」。

「AI當道、短影音成爲主流,但文字依然會存在。」聯合報社長遊美月表示,她對文學有兩大提問,一是文字能夠在這個時代存續?「我在今年的參選作品找到答案。」因爲除了文字,沒有其他媒介可以展現這樣的力量。二是AI會取代媒體和作家?她認爲AI會變成未來的一股力量,新世代可以運用這個力量讓人類的感情和文化延續下去。這也是一個戰爭離人類不遠的時代,「聯合報會和臺積電繼續耕耘這一方田,希望讓文字產生更多良善的力量、抵抗衝突和危機。」

臺中一中二年級學生謝宛彤以真實家庭經歷創作的「有耳無喙」獲小說組首獎。她表示,爺奶、外公外婆和爸媽全員出動陪她出席典禮,「創作的餐桌整個搬上臺北」。這是她第一次寫家人、也是第一次「邊寫邊哭」完成的作品,而唯一缺席的書中主角,「相信他也已經到了現場。」

新詩組首獎楊沂珊不克出席,由二獎得主、板橋高中高二學生楊禮慈代表致詞。「寫作對我來說是擁抱。」楊禮慈表示,每次重讀自己的作品都會產生「被擁抱」的感覺,「擁抱過去的脆弱與傷痛」。散文首獎得主、新竹女中高三學生劉亦奇則說,她是爲了解答疑惑而開始寫作,但寫完後往往「產生更多的疑問」。她說,文學有灰心的時刻,也有溫柔的一面,「但只要你準備好,文字會爲你紀錄人生,這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