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跌落神壇?「夢幻企業」排名下滑至第四位

2022年卻迎來最嚴峻人才荒,連「護國神山」臺積電(簡稱臺積),都不再是頂大生的「夢幻企業」。(圖/遠見提供)

臺灣半導體遭逢史上最嚴峻人才荒,連與「護國神山」臺積電爲夥伴關係的大廠也來搶人,讓這家夢幻企業的光環褪色。當一流人才逐漸被國際大廠吸走,令人不禁擔憂臺灣產業的未來!

40餘年來,臺灣建構出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也訓練出一批高性價比(CP值)人才。豈知,2022年卻迎來最嚴峻人才荒,連「護國神山」臺積電(簡稱臺積),都不再是頂大生的「夢幻企業」。

教育部育才平臺光電半導體工作圈召集人陳伯奇教授分析,從2020年起,中美貿易戰、新冠疫情、臺廠大量回流、晶圓荒,加上少子化、理工學生銳減等多箭齊發下,形成半導體人才短缺的「完美風暴」。

蘋果、超微、高通、輝達、英特爾都來了

2020年,臺灣出生人口首度低於死亡人數,連續兩年「生不如死」,生源減少,報考理工科學生更是每況愈下。從102學年至110學年,就讀高中職電子科學生,衰退達39.4%,同期報考半導體相關科系技職生(統測)爆減1萬2413人。「理工生的入口萎縮,導致半導體人才供需嚴重失衡,」陳伯奇說。

從102學年至110學年,就讀高中職電子科學生,衰退達39.4%,同期報考半導體相關科系技職生(統測)爆減1萬2413人。(圖/遠見提供)

豈料,國際大廠又橫插一腳,讓風暴來得更爲猛烈。中美貿易戰後,臺灣的戰略地位顯得異常重要,外商看好後紛紛加碼投資。

臺積的大客戶,如蘋果、超微、高通、輝達、英特爾都來了。2020年5月,蘋果砸百億元於龍潭興建MicroLED(微發光二極體)新廠;英特爾在臺員工逾千人,爲亞洲第二大據點,去年底率先廣徵女性,員工推薦男性新人可獲8萬元,女性高達16萬元,今年仍會徵才200人。

「不只半導體、IC設計,設備、原料大廠都來了,這些外商挖角有經驗的工程師,直接擠壓到臺廠的用人,」欣銓科技人資服務處處長周可恆說。

最大半導體設備商艾司摩爾也跟隨臺積腳步,2020年8月在南科設EUV光刻機培訓中心,去年聘用1000名員工,兩次調薪幅度近10%;今年再招募1000人,計劃將臺灣打造成全球供應鏈管理中心,年底在臺員工將增至4200 人,超越中國大陸與南韓員工總和。

材料大廠也一一報到。美國半導體材料巨擘英特格(Entegris)三至五年內投資約新臺幣143億元;德國默克(MERCK)計劃投資170億元……。

今年,臺積預計招聘8000人、聯發科2000人,加上國際大廠搶進,稀缺人才更爲吃緊。

104人力銀行調查顯示,2021年第四季,半導體業有3萬4786個工作機會,比2019年第四季多出77%,同期,外商工作機會從1804個倍增至4269個。「我們從沒見過半導體業如此求才若渴,每月開出的職缺數量龐大。」104資深副總經理晉麗明說。

連IC設計最基層的佈局工程師都一位難尋。一位資深工程師說,臺積製程最先進,佈局工程師也得跟上腳步。這兩年因地緣政治關係,各國都想發展半導體,卻苦無先進製程經驗的IC設計、佈局工程師,然而臺灣人才的高性價比讓外商驚豔,不僅美、法、日、韓、瑞士丟單子給臺灣,大廠索性來臺設點,直接爭聘當地工程師。

如此一來,聯發科、臺積也不得不聯袂拉高碩士年薪到200萬。一位工程師說,臺廠大幅調漲薪資後,已與外商不相上下,但外商職缺仍具吸引力,相對自由、加班時數也比臺廠少。這一波的半導體人才荒已非「本土」大戰,而是「土洋」大戰。

年輕人工作觀丕變,寧自由不想輪班

更棘手的是,年輕人工作觀、生活態度轉變了。

龍華科大招生處處長張博綸不諱言,國、高中烘焙體驗課,連男生做蛋糕都做到眼睛發亮,跟家長說大學要讀餐飲學羣,美容美髮體驗課也深受歡迎。唯獨對電子、電機等理工科系體驗興趣缺缺。

張博綸進一步說,多數學生聽到物理、數學、化學就害怕,不想讀理工科系。很多家長僅生一、兩個,也怕兒女受苦,即便薪水高,也擔心輪班影響健康,都偏愛「坐辦公室吹冷氣」的工作。

對年輕人而言,沒有什麼比「自由」更可貴。(圖/遠見提供)

對年輕人而言,沒有什麼比「自由」更可貴。龍華科大研發長陳永裕朋友的姪子大學畢業後,跑去當外送員,「每個月認真一點,9萬不是問題,主要是自由自在,想送就送,想休息就休息。」

國立科大也遇到瓶頸。高科大電資學院院長施天從說,高科大學生的實習月薪2萬8000至3萬多元,企業還加碼留任獎金,學生仍不太想去,直接回應,「老師,我去超商打工更自由,每月也有2萬多。」

施天從呼籲,政府、業界、學校、社會,應共創讓年輕人「看得到希望」的生涯規劃,就像以前的「美國夢」,才能吸引學生進半導體業,克服人才荒問題。

多數學者則認爲,最快速有效途徑之一是大量引進外籍生。陳伯奇建議,臺灣應學美國海納百川,歡迎各國優秀人才,早期臺生也赴美留學。外籍生如能留在臺灣,可促進消費、壯大產業競爭力,「他們不是偷走我們的工作,而是共創雙贏,」他常開導學生。

2003年,臺科大就率先與印尼簽約,給優秀學生獎學金攻讀碩博士,補強研究能量。外籍生從2011年的600位增至去年的1500位,其中有500位印尼生。「臺科大已成印尼碩博士生最多的學校,也是當地人來臺進修第一品牌,」臺科大國際長葉穎蓉說。

去年底,臺科大首辦外籍生回孃家活動,「原想有30位就很好了,未料一下子涌入數百人,趕緊關掉系統,最終邀請160幾位參加,」葉穎蓉說,顯見很多外籍生留在臺灣工作,隨意抽樣發現,有不少在科技業服務,如美光、艾司摩爾、臺達、盛羣、緯創等。

再來是鼓勵女生讀理工科系。長久以來,臺灣的氛圍與刻板印象,以及不太友善的大學考招制度,導致女生就讀理工的比率遠低於歐美國家。

臺大電資學院院長張耀文認爲,職務不分性別,主要看個人志趣,國際上有諸多卓越女科學家,女生讀理工,也是增加半導體人才的有效途徑。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去年已達男女比相同的目標,而美國以理工聞名的哈維穆德學院(Harvey Mudd College),女生就超過男生,值得臺灣借鏡!

企業更應「起而行」,張耀文以韓國爲例,三星設立大學、研究中心培育學生、扶植產業,就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相形下,臺廠對人才的投資顯得薄弱。

單純人才戰,恐升級爲國安議題

臺科大自動化及控制研究所所長郭鴻飛舉例,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可出租給學術機構進行實驗,艾司摩爾都捐贈設備,該中心七成五資金來自英特爾、臺積、三星等夥伴。「臺灣很遺憾沒有這樣的研究中心,可以實驗、培育半導體人才。」

根據臺大電子所教授觀察,近來在多重因素衝擊下,臺積已非頂大碩、博士生首選,以臺大電子設計自動化(EDA)畢業生爲例,前二大夢幻企業是外商新思與益華電腦,再來是聯發科,臺積已掉到第四。

半導體爲國爭光,甚至吸引外商設點,往好處想是人才優秀,退一步想,當工程師都被搶走了,連臺積的光環也逐漸褪色時,臺灣還剩下什麼?這已非單純的人才戰,而是動搖第一大產業的國安議題了。

本文作者:彭杏珠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4月號430期》)

《遠見雜誌4月號4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