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廠大陸獲利返鄉 電子零組件佔大宗
可成2022年從中國匯回臺灣的投資收益,居上市公司之冠。(圖/財訊提供)
2022年上市櫃公司中國投資收益匯回臺灣創下歷史新高,其中電子零組件佔大宗。《財訊》進一步盤點,可成、南亞、臺光電等,是上市公司中匯回臺灣較多的業者,未來資金流向持續值得關注。
根據《財訊》報導,全球從貿易戰走向科技戰,供應鏈「一個世界、兩套系統」成爲確立的議題,半導體封測廠力成董事長蔡篤恭今年1月在法說會上明確指出,企業正積極尋求離開中國。近期,金管會公告的上市櫃公司從中國匯回臺灣的投資收益創下千億元的歷史新高,似乎也成爲供應鏈調整、資金重新配置的一大佐證。
金管會公佈2022年臺灣上市櫃公司在中國投資情形,有7成以上的公司有赴中國投資,2022年投資中國金額達1744億元,是2019年以來新高;然受到疫情和市場需求下滑等因素影響,當年度投資收益年減近18%。但特別的是,匯回臺灣的資金卻以1144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其中以電子零組件業匯回金額較大。
《財訊》報導指出,從公開資訊觀測站的數據進一步拆解,上市公司從中國匯回臺灣金額最多的前幾大公司,可成、南亞、臺光電、裕日車、巨大、瑞儀、臺化等,都有20億元起跳的匯回金額;其中,可成以154億元居冠,南亞96億元名列第2。
臺塑集團的南亞,在2021年前累計從中國匯回臺灣的投資收益僅9.7億元,去年則大舉匯回96億元;臺化也有相同現象,2021年前累計從中國匯回的投資收益僅4000餘萬元,去年就一舉匯回20億元,算是非常明顯跳增的業者。
《財訊》分析,進一步盤點,可成的可勝科技(泰州)、可利科技(泰州)是可成的主要匯回來源;可勝科技(泰州)在2021年前總計匯回54億元,2022年則一次匯回100多億元;可利科技(泰州)過去都無匯回紀錄,2022年匯回42億元。可成迴應,公司營收因有7~8成來自中國,從中國賺的錢會匯回。
政經與稅制 促成資金流動
南亞做銅箔基板制銷、玻纖布制銷等的南亞電子材料(崑山),是南亞在中國子公司中,可認列投資收益最高的公司,過去都未有投資收益匯回,2022年就匯回臺灣84億元。南亞董事長吳嘉昭表示,受惠於景氣良好,南亞中國各子公司2017至2021年獲利大增,又因2021年獲利特別好,中國子公司有較寬裕的資金,除了預留未來擴建及營運所需資金外,2022年4月匯回部分盈餘。
《財訊》報導指出,銀行業者與會計師觀察,這現象不脫政治經濟局勢發展、稅制等因素使然。全臺境外金融中心(OBU)資產居冠的兆豐國際商業銀行明確觀察到,2022年中國投資收益匯回OBU 帳戶的金額驟增,與前兩年相較,都呈現大幅成長,這與政治環境風險及營利事業受控外國企業(CFC)制度上路後,該等盈餘無法再有遞延稅負效果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