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港一家親 李惠堂、羅北全力襄助

李惠堂是我國足壇的傳奇人物。(本報資料照片)

羅北先執教香港元朗隊,之後來臺執教飛駝足球隊15年,締造了飛駝霸業,也執掌中華男足兵符。(羅北提供)

現代足球的玩法與規則,是在19世紀由英國訂下,隨着香港因南京條約成爲英國殖民地,以及上海成爲通商口岸,於1860年後逐漸傳入中國。由於香港足球運動初期被洋人獨佔,1904年,由莫慶爲首的華人學生創立了第一支華人球會「華人足球隊」,4年後更名爲「南華足球會」。南華在中華民國現代足球發展史貢獻良多,從1913到1923年代表我國參加6屆遠東運動會,並從第2屆起完成5連霸。

南華作爲香港足球史上最成功的球隊,除了戰果輝煌,由於成軍初期到處尋找有潛力的華人新秀,還在1922年香港學校「夏令營杯」足球賽中,發掘了當時才17歲、後來被公認爲「中國足球球王」的李惠堂。

1905年出生於香港大坑村的李惠堂,是我國足壇的傳奇人物。儘管父親希望他專心念書,被抓到去踢球或看球,甚至罰過不給飯吃,李惠堂依然偷踢偷看,10歲就能和甲組球員一起練球,16歲就代表大坑村偷偷報名夏令營杯足賽,被南華看上,1923年代表南華參加香港第1屆甲組聯賽,就拿下冠軍。

到抗日戰爭爆發之前,南華總共贏得9座港甲冠軍,李惠堂都有功勞。他在1925至30年樂羣隊(隔年改名樂華),也讓上海足球風氣大開。此外,李惠堂從1923到1934年,代表我國參加4次遠東運動會,都帶回了冠軍錦標。

在1936柏林與1948倫敦兩屆奧運會,李惠堂分別以球員、教練身分與會。他掛靴後執教中華隊18年,1950年代兩面亞運金牌,都是在李惠堂領軍下所獲。他也擔任過亞足聯秘書長、副主席與國際足總副主席等要角,並奮力捍衛我國足球會籍。李惠堂68歲後於臺北長住,舉辦教練講習傳授一身絕學,1979年7月4日才辭世於香港法國醫院,享年75歲。

另一位助臺有功的香港人則是鐵衛羅北。36歲時羅北最後一次代表中華隊出賽,但他與臺灣的緣份,並沒有因爲港腳時代結束而畫下句點,甚至更加緊緊相系。1971年掛靴後,羅北先執教香港元朗隊,之後在香港光華隊的顏雄引薦下,來臺執教飛駝足球隊15年,締造了飛駝霸業,也執掌中華男足兵符。直到飛駝因國防部政策改變,不再外聘球員、教練,羅北纔回到發跡的香港東方隊擔任技術顧問,1990年與另一半、前省立體專田徑女將孫蓁移居紐約迄今。然而,那段無懼壓力、堅持代表中華民國出賽的歷史,始終是羅北最驕傲的回憶。

「在國際足總的施壓下,當時香港足總作梗,代表臺灣出賽要坐球監,有一半球員不敢,但也有一半不管他們。」羅北笑說,當時他們都先穿便服,上飛機才換上繡有中華民國國旗的西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