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電財務病入膏肓 標普:增資、漲電價也降不下借款水準

臺電目前持有的發行人信用評等,由標普臺灣子公司中華信評授予,長、短期信評等級分別爲twAAA、twA-1+,評等展望「穩定」,長期評等主要受到國營事業身份的金鐘罩保護,信評機構評估政府將賦與該公司極重要的特別財務支持支持。

標普全球評級分析,身爲國營事業的臺電公司,借款水準成本連年來持續大幅提高,背後有四大因素:一、發電成本與購電成本相對較高,二、必須大量投資再生能源發電而產生額外的成本負擔;三、全國公投已通過並決定,要在2025年之前逐步淘汰核電;四、政府限制電價上漲的長期政策。

另一項新增狀況,是央行3/21調升官方基準利率半碼,臺電的利息負擔與借款將因此增加。中華信評預估,及至今年底,臺電的帳上借款將從去年底的新臺幣1.52兆元增至新臺幣1.7 兆~1.75兆元。

因此即使近期臺灣政府宣佈多項支持臺電財務的計劃,包括4月1日起將平均電價調漲至每度電新臺幣3.4518 元、漲幅11%,仍低於今年1月底時每度電新臺幣3.7665元的售電成本;至於行政院計劃今年期間爲臺電進行現金增資新臺幣1,001億元,以吸收該公司部分的累積虧損。實際上,截至 2023年底,該公司虧損已達新臺幣3,826 億元。

臺電的最新財務狀況,中華信評指出,2023年稅前淨損爲新臺幣1,985億元,在不考慮潛在的一次性政策補貼收入之前提下,2024年的淨損將爲新臺幣1,000億元至1,200億元,「這已納入考量漲電價11%後的收入、及假設原料成本可能降低的情況。」

儘管如此,標普全球評級認爲,若未來二至三年臺電的獲利能力並無明顯改善,臺灣政府將持續提供財務支持,藉此改善臺電的資本結構與財務可持續性。基於此,以臺電在執行政府能源政策方面扮演的關鍵角色來看,臺電的評等持續反映該公司幾乎確定會獲得政府特別財務支持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