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股市》外資上週調節新興亞股 臺股失血14億美元

臺股上週收16379.34點,下跌逾200點,內外資同步賣超臺股。中信關鍵半導體(00891)經理人張圭慧表示,美國AI類股走跌引發臺股AI類股警鈴,以過往科技股多頭時期的預估本益比相比,目前AI類股尚未有泡沫危機。科技應用無所不在,醫療診斷除先前影像辨識,國內醫療院所已將生成式AI應用於病歷判讀,故即便AI客服機器人、智慧城市等AI應用的速度未如預期,市場對資訊科技的仍爲長期需求,AI類股仍具成長空間。

張圭慧提到,根據統計今年來至7月底,以半體體產業最受三大法人青睞,買超金額達336億臺幣。隨AI需求急劇上升,全球開始形成「AI軍備競賽」,臺灣站在技術領先、具創新彈性、加上聚落效應的優勢,成爲AI軍備競賽的軍火庫工廠,建議可以跟隨法人腳步透過半導體ETF參與AI驅動半導體的高速成長。

PGIM保德信店頭市場基金經理人柯鴻旼指出,這波下跌主要是獲利了結賣壓出籠,加上外部環境需求疲軟,特別是中國終端消費疲弱,消費性產品急單已結束,一般性伺服器零組件拉貨回溫時間點恐再由2023年第四季遞延至2024年,減弱新平臺效應;然而從歷史經驗觀察,股市往往在疑慮中成長,緩漲急殺爲多頭常態,目前資金仍集中於AI趨勢族羣,且向真正AI趨勢中獲利的個股靠攏。

由於大盤已跌破前低,且AI族羣籌碼凌亂,加上中國金融問題將對股市投下不確定性風險,柯鴻旼認爲,目前技術指標暫時轉弱,建議待盤面止穩後,重新佈局趨勢題材股,包括AI、ESG等,另外電子標籤、電動車、高速傳輸、生技醫療、伺服器新平臺轉換等亦可留意,並宜關注低檔消費性族羣,如NB、鞋材與紡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