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愛樂歌劇坊 挑戰搬演威爾第《遊唱詩人》

臺北愛樂歌劇坊年度歌劇製作,今年挑戰演出威爾第的《遊唱詩人》。(臺北愛樂歌劇坊提供)

臺北愛樂歌劇坊年度歌劇製作,今年挑戰演出威爾第的《遊唱詩人》,導演陳昶旭表示,這部作品規模大且難度高,「劇本很浪漫,一切從一個嫉妒開始。」

陳昶旭表示,整齣戲每個角色的設定都很偏執,「讓這個極端的個性在劇裡發生了衝突、摩擦和抗爭,而這些事情也導致最後瘋狂的結局產生。」

陳昶旭指出,一般遊唱詩人通常是指在中世紀的古老傳說或鄉野奇談等,「但現在這個遊唱詩人在講述的就是發生在他自身的故事和詛咒。這齣戲我們很想跟大家探討詛咒這件事情,從劇情發展來說,我會認爲其他人或人的惡意就會產生詛咒,詛咒這件事情會讓人產生痛,整部劇裡的角色都在痛苦中出不去,在最後的結局也有悲傷的情節。」

音樂總監指揮邱君強表示,《遊唱詩人》對他而言是一部很有感情的歌劇,「威爾第中期有三部歌劇,依作曲順序排序分別是《弄臣》、《遊唱詩人》、《茶花女》,其中《遊唱詩人》對早期美聲時代的唱法有很強烈的連結,幾乎可以算是一種致敬。以音樂的劇本來說是有過之而不及、音樂及旋律力道也更爲強烈,也算是發展到19世紀浪漫派的一個作風。」

《遊唱詩人》以中世紀西班牙宮廷爲背景,是一部具有強烈反封建色彩的悲劇故事。劇中盧納伯爵鍾情於女官萊奧諾拉,但她卻每夜被能唱出動人情歌的遊唱詩人曼里科所吸引;而曼里科恰好是盧納伯爵敵方陣營的一名軍官,兩位男主角既是政敵亦是情敵,實則卻是失散已久的至親兄弟。

《遊唱詩人》劇情結合了神秘巫術、兄弟鬩牆、三角戀情、爲母報仇等富含張力的狗血劇情,自1853年於羅馬首演後,至今仍是義大利歌劇的代表之作。以雙生雙旦作爲劇情主軸,每位角色皆擁有多首精采的詠歎調與重唱曲,深刻闡述角色的衝突與矛盾。演出將於5月3日至5日在臺北南海劇場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