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最年輕的省委書記,36歲任職,兢兢業業恪盡職守,享年94

老話說得好,“亂世出英雄”。在近代的中國,風雲際會,人才輩出。在那些最偉大最英明的領導人之外,還有一大批年輕有爲的青年幹部,他們在基層爲黨和國家的建設作出了極爲重要的貢獻。

在他們之中,有一位36歲便擔任省委書記一職的有志青年,他年紀輕輕身居高位卻從不驕傲自滿,將一生都奉獻給了爲人民服務的事業,他就是陶魯笳。

01.

1917年,陶魯笳出生在江蘇一戶殷實的人家中。那時的中國正在醞釀一場石破天驚的革命,社會上各種思想混雜橫行,儼然一個亂世。

陶魯笳先後在江蘇和上海求學,在這個過程中他接觸到了共產主義思想,共產黨以人民爲中心,要打造一個人民民主的新中國的目標和他的少年熱血一拍即合,1936年,年僅19歲的陶魯笳正式入黨,成爲了一名共產主義戰士。

入黨後,他更加積極努力學習,憑藉着自身優秀的文化素質和工作能力,很快他就得到了昔陽、和順和平定三個縣城的縣委書記職務。這時他只有23歲。

很快,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陶魯笳跟隨黨的部隊進入太行山區支援抗戰,擔任太行區委書記,爲晉冀豫地區的抗戰工作作出了巨大貢獻。

他對黨的一片忠誠和過人的工作能力,黨都一一看在眼裡。1949年新中國成立伊始,他被留在山西,任山西省委副書記等職務。那時的他還不到三十歲,是一顆冉冉升起,萬衆矚目的新星。

而正式讓陶魯笳在黨內和社會上聞名的,是他在36歲那年被正式任命爲山西省委書記。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年輕的省委書記,在今天看來,這樣的成就幾乎帶着些奇幻的色彩。但對於那個一切尚未塵埃落定,充滿發展活力的時代來說,陶魯笳是生而逢時。

02.

任山西省委書記期間,陶魯笳鞠躬盡瘁,任勞任怨,爲當地百姓辦了不少實事。當時新中國成立不久,正急於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陶魯笳積極響應中央號召,在山西大力推進農業合作化進程,讓無數農民的腰包鼓了起來。

在平時的工作中,他也從來不擺領導架子,經常親自下鄉與農民羣衆交流,瞭解他們生活的難處,想盡辦法爲他們解決問題,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

他曾說,山西是他的第二個故鄉。對這片土地深厚的感情,都體現在他爲山西經濟發展作出的努力之中。

另外,在任期間他還做了一件無比英明的事。60年代,山西出了一個大有作爲的農民,名字叫陳永貴。在當地開展土地改革運動期間,陳永貴表現出了驚人的才華和工作潛力。

而使他的才華得以被中央發現的,正是陶魯笳。

1964年,在工作彙報中他主動向毛主席彙報了陳永貴的工作成就,詳細講述了陳永貴是如何帶領全體村民致富的過程。毛主席聽了,對他自己建立起來的共同勞動制度十分感興趣,便要來了陳永貴的資料。

而這正是陳永貴一飛沖天的開端。1975年,陳永貴擔任國家副總理,主管農業生產,爲新中國農業發展和生產製度的優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此,可見陶魯笳愛才惜才的爲國之心。

03.

1965年,陶魯笳被調離山西,回到中央工作。他離開的時候,山西人民都來與他道別,對這樣一位爲民辦事的好乾部依依不捨。

改革開放以後,陶魯笳擔任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顧問等職務,繼續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爲國家的經濟騰飛貢獻着自己的精力和智慧。

到了退休的年紀,他十分自然地迴歸了平淡普通的生活。儘管他的晚年也未能逃過病痛折磨,他仍用自己僅剩的精力完成了好幾部回憶錄的寫作,爲後人留下了那個時代珍貴的歷史印記。

2011年,陶魯笳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九十四歲。對許多人來說,這個年紀離開已是難得的善終,或許這是上天對這位鞠躬盡瘁,愛國愛民的好乾部一生辛勞的犒賞。

平心而論,陶魯笳的一生幾乎經歷了一整個世紀的風雲變幻,見證了中國的動盪,新中國的崛起與強大,能有如此際遇,一生也算是值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