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僅靠5條“蟲子”月入1.5億,企業市值200億,診費卻只有
前言
他不僅每月收入達到1.5億,還研發出了連花清瘟、通心絡等備受讚譽的“神藥”,成爲無數患者的救命稻草。
儘管身價已經達到了百億級別,他卻多年來始終堅持只收取8元的診費,平凡得就像街邊的小診所醫生。
爲什麼一個身價百億的企業家會如此低調?那些讓他功成名就的五種蟲子,背後究竟隱藏着怎樣的秘密?
五條蟲子締造醫藥傳奇
1990年代,吳以嶺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那時的他已經是河北省中醫院一位備受尊敬的心血管科醫生。
憑藉深厚的中醫學知識和豐富的臨牀經驗,他完全可以繼續在醫術上精益求精,享受一個穩定的職業生涯。
但他卻選擇了一條不被人看好的道路——辭去“鐵飯碗”,獨自創業,專注於中醫藥的創新研究。這在當時,幾乎是不可想象的決定。
吳以嶺辭職的原因很簡單,現有的治療方法無法滿足患者的需求。在多年的行醫過程中,他遇到過無數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他們飽受病痛的折磨,卻找不到真正有效的藥物。
有一次,一位冠心病患者在服用傳統藥物後病情再次復發,向吳以嶺求助。吳以嶺深感無能爲力,他開始思考,如果現有的治療手段無法解決問題,是否可以通過創新的中藥研發,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
帶着這個信念,他開始深入研究中醫古籍,他發現,在中醫理論中,蟲類藥材具有活血通絡、消瘀散結的顯著功效。
例如,水蛭能夠化瘀散結,全蠍能通絡止痛,蜈蚣具有止痙的作用。雖然這些藥材單獨使用已經廣爲人知,但如何通過科學的組合使其作用疊加,卻鮮有人嘗試。
他決定從這五種蟲類藥材入手,研發一款專門針對心腦血管疾病的複方中藥。
研發過程異常艱難,吳以嶺不僅要面對配方組合的失敗,還要承受社會對蟲類藥材的偏見。
試驗失敗是家常便飯,而中醫界的許多同行也對他的做法嗤之以鼻,認爲蟲類藥材無法取得預期的療效。
儘管如此,吳以嶺依然堅持不懈。他曾爲一位冠心病患者開出含有全蠍的處方,患者誤服超出規定劑量後,反而出現了意想不到的療效。這次意外成爲他研發方向的重要指引。
經過無數次的臨牀驗證,他最終成功研發出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通心絡”。
通心絡的問世,是中醫藥領域的一次革命性突破。這款藥物不僅成功通過了嚴格的臨牀試驗,還因其顯著的療效被患者廣泛接受。
然而,產品剛上市時,市場反應並不熱烈。許多患者對“蟲子入藥”心存顧慮,藥廠的合作也不順利。
爲了推廣這款藥物,吳以嶺決定自掏腰包製作300份膠囊,免費發放給患者試用。這一舉措最終打破了人們的偏見,爲通心絡積累了第一批用戶口碑。
1997年,以通心絡爲核心產品的北京以嶺藥業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通心絡的銷量從最初的無人問津逐步攀升,到2010年單品營收已達到9.2億元,成爲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標誌性藥物。
這款藥品讓吳以嶺初嘗成功的滋味,但他並未止步不前。他深知,中醫藥的潛力遠不止於此。
2003年非典爆發,吳以嶺敏銳地意識到,呼吸道疾病將成爲新的醫療需求。當時國內尚無針對非典的中成藥,他帶領團隊迅速展開研發,最終推出了連花清瘟膠囊。
這款藥物結合了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雖然在非典疫情結束後才獲批上市,卻在後來的甲型H1N1、新冠疫情等多個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
連花清瘟迅速成爲市場爆款,進一步奠定了以嶺藥業在中醫藥領域的地位。
依靠蟲類藥材的通心絡和後來的連花清瘟,真的能支撐起一個國際化的醫藥帝國嗎?吳以嶺如何從本土走向世界?
從創新到國際化的中醫藥之路
通心絡和連花清瘟的成功,確立了以嶺藥業在國內中醫藥領域的領先地位,但吳以嶺並不滿足於此。
他深知,中醫藥要在全球範圍內獲得認可,僅靠國內市場是不夠的。如何讓連花清瘟這樣的產品走出國門,讓中醫藥在國際舞臺上站穩腳跟,成爲了以嶺藥業發展的新目標。
國際化的第一步,始於疫情帶來的契機。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後,連花清瘟被迅速列入中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
得益於國內抗疫成功經驗,連花清瘟隨即被推薦至多個國家,成爲中醫藥參與全球抗疫的代表性產品。
中國政府在疫情期間向海外中國留學生寄送的“健康包”中,連花清瘟作爲唯一藥品亮相。這個舉動不僅向海外華人傳遞了溫暖,也讓許多外國人開始關注這款中國傳統中藥。
連花清瘟在國際上的首次“亮相”引發了廣泛討論。以嶺藥業藉此機會,與意大利、泰國等多個國家展開合作,推廣連花清瘟的使用。
同時,北京中醫藥大學和以嶺藥業的研究團隊通過體外實驗驗證了連花清瘟對新冠病毒的抑制作用。這一科學依據爲藥品的國際推廣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然而,將一款中成藥推向國際市場並非易事。許多國家對中醫藥的接受程度有限,部分人甚至對中醫理論持懷疑態度。
爲了打破這些壁壘,以嶺藥業決定採用雙軌制策略。一方面,強調連花清瘟的科學性,通過臨牀數據、研究成果和實驗結果,用現代科學語言解釋中藥的療效。
另一方面,以嶺藥業積極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多個國際醫學機構的研討會,推動中醫藥在國際醫療體系中的標準化。
在這個過程中,連花清瘟的市場表現格外亮眼。在東南亞,連花清瘟迅速成爲搶手藥品;在歐美市場,通過跨境電商平臺如eBay、Amazon銷售。
其售價一度被炒高至國內價格的5倍以上。儘管高昂的價格引發了一些爭議,但連花清瘟的療效和品牌影響力已經成功打開了國際市場的大門。
與此同時,以嶺藥業的科研團隊也未曾停止創新的步伐。爲了迎合不同國家的藥品審批制度,吳以嶺和他的團隊不斷優化藥品成分,確保其符合各國法規要求。
2019年,以嶺藥業率先在加拿大完成了連花清瘟的臨牀實驗,隨後又在馬來西亞、巴西等國家成功申請到銷售許可。
這些國際化舉措,讓連花清瘟的品牌形象更加全球化,也推動了中醫藥在國際醫療體系中的地位提升。
不僅是連花清瘟,以嶺藥業的其他中藥產品也逐漸走向世界。例如,以通心絡爲核心的心腦血管產品,已經在多個國家獲得了醫藥銷售許可。
然而,國際化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以嶺藥業在推廣中醫藥的過程中,也面臨着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文化認知上的挑戰。
例如,歐美市場對中藥的接受度仍有限,大衆對中醫藥是否具有科學依據充滿疑問。爲了應對這些問題,吳以嶺加大了科研投入。
每年用於藥品研發的資金佔總收入的比例超過10%。這些投入不僅用於產品優化,還用於中醫藥理論的現代化研究。他堅信,只有以科學爲基礎,中醫藥才能真正贏得世界的認可。
正是這種堅定不移的信念,讓吳以嶺的團隊不斷取得突破。在2020年疫情期間,連花清瘟的銷量達到歷史新高,以嶺藥業的市值一度突破377億元,成爲中國醫藥領域的一匹“黑馬”。
連花清瘟的國際化,不僅讓全球認識了這款藥物,更讓中醫藥的現代化發展邁出了重要一步。
但在財富和榮耀的背後,吳以嶺始終沒有忘記自己作爲一個醫生的初心。他堅持着每週爲患者看診的習慣,用8元的診費履行着醫者的承諾。
他爲何在全球化佈局取得成功後,依然選擇迴歸診室?在家族管理與企業傳承的過程中,他又做出了怎樣的決定?
醫者仁心與家族傳承
在以嶺藥業市值攀升、國際化步伐加快的背後,吳以嶺卻做出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選擇。他卸任了董事長職務,將公司管理權交給了下一代,而自己則迴歸到診室,繼續以普通醫生的身份爲患者看病。
吳以嶺的家族成員在以嶺藥業的角色一直備受關注。2011年公司上市後,他將部分股份分配給家族成員,建立了一個以家族爲核心的持股結構。
這一決定引發了外界的質疑,有人認爲以嶺藥業是典型的“家族企業”,可能缺乏職業化管理的規範性。
但是事實證明,這樣的安排不僅沒有成爲發展的阻礙,反而在關鍵時刻展現了家族的凝聚力和企業的執行力。
吳以嶺的兒子吳相君從基層崗位做起,逐步成長爲公司的總經理,繼而接任董事長一職。他的女兒吳瑞則專注於市場營銷和品牌管理。
兩人憑藉各自的專業能力,逐步接過了父親的重任。雖然家族成員佔據了部分高管職位,但以嶺藥業的中高層大多是職業經理人,負責具體的運營和管理。
這種家族與職業化的雙重模式,既保持了家族企業的傳承性,也確保了管理的專業性。
在家族管理模式之外,吳以嶺對企業的要求也極爲嚴格。他強調以科研爲核心驅動力,將收入的很大一部分用於藥品研發。
企業內部實行嚴格6iq.supermatome.com的績效考覈機制,無論是家族成員還是職業經理人,都需接受同樣的考覈標準。
與此同時,吳以嶺的個人選擇也讓人們更加關注他的醫者情懷。即使身價百億,他仍堅持每週二上午到河北以嶺醫院的絡病門診坐診。
這不是一種儀式感的象徵,而是他作爲醫生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他的掛號費定價8元,從未因物價上漲而調整。
對他來說,這不僅是對普通患者的一種回饋,更是他醫者仁心的直接體現。
坐診過程中,他總是耐心細緻地爲患者問診、開方,從不因繁忙的事務而懈怠。他堅信,每一位患者的健康都值得用心對待。
這種平易近人的態度,也讓他在患者中積累了極高的口碑。在一次媒體採訪中,當被問及爲何不選擇享受晚年生活時,他僅僅回答:“我是醫生,爲病人治病是我的本職。”
更重要的是,他對中醫藥理論的研究並未因此停止。退休後,他潛心撰寫學術專著,提出了以“絡病學”爲核心的創新理論。
這一理論在國際醫學界也得到了廣泛認可,併爲中醫藥現代化提供了新的方向。
2019年,他帶領團隊完成的“中醫脈絡學說構建及其指導微血管病變防治”項目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這是對他長期堅持科研的一種肯定。
他的迴歸診室和持續科研,也爲家族企業的傳承樹立了榜樣。他以實際行動告訴下一代,財富與地位的意義在於如何更好地服務社會。
吳相君在接管公司後,也逐步沿着父親的方向,將更多精力放在新藥研發和國際化推廣上。以嶺藥業在他的領導下,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發展勢頭。
結語
吳以嶺用五種“蟲子”締造了醫藥傳奇,卻始終堅守“治病救人”的初心;他帶領中醫藥走向世界,卻從不以財富和名利爲傲。
這不僅是中醫藥行業的驕傲,更是對醫者仁心最深刻的詮釋。正如他所說:“我就是一個大夫。”
參考文章
環球人物雜誌2020年4月14日《連花清瘟膠囊爆紅背後的男人:靠5條蟲子發家,身家百億出診僅收8元》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