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財富直追李嘉誠,對國貢獻不輸霍英東

花朵財經觀察出品

編輯丨鐸子

2018年,馬來西亞新任總理馬哈蒂爾組建了一個超級顧問委員會——馬來西亞國家元老理事會,共商國事。

理事會的5大元老,均是馬來西亞的泰斗級人物:

前財政部長敦達因、國家銀行前總裁潔蒂、國家石油公司前主席哈山馬力肯、經濟學家佐摩以及馬來西亞首富郭鶴年。

95歲高齡的郭鶴年,是當時理事會中唯一一位華人企業家。

他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持續穩坐馬來西亞首富幾十載,被評價爲:

永遠不會破產的巨人。

祖籍福建福州,1923年生於馬來西亞的郭鶴年,今年已經101歲,但他的地位至今仍無人能夠撼動。

他24歲踏入商海,集“亞洲糖王、酒店大王、糧油大王、傳媒大亨”等衆多殊榮於一身。

60年代,登上“亞洲糖王”寶座,不僅掌握了馬來西亞糖業市場80%的份額,且通過多邊貿易,每年控制食糖總量達150萬噸,約佔當時國際糖業市場的10%。

70年代,進軍酒店業,成立香格里拉酒店集團,又造出一個亞洲最大的酒店集團,贏得東南亞“酒店大王”稱號。

80年代,派侄子郭孔豐到中國大力開拓糧油市場,當金龍魚小包裝食用油、包裝麪粉、包裝米市場份額均位列中國第一,他又成了“糧油大王”。

90年代,將觸角伸及傳媒及影視業,收購香港英文報《南華早報》,併入主香港無線電視,又讓他成了舉足輕重的“傳媒大亨”。

幾乎每一個10年,郭鶴年都會進軍一個全新的領域,續寫他那驚爲天人的商業傳奇。

與此同時,他還涉足航運、種植、金融、地產等衆多領域。嘉裡物流、馬法銀行、北京最高檔的寫字樓國貿大廈,都出自他的手筆。

由於異於常人,在多個領域斬獲成績,他同時被人稱爲國際商場上少有的“多面人”。

縱橫商圈多載,郭鶴年也已富可敵國,財富直追華人鉅富李嘉誠。

2024年3月,胡潤研究院發佈《2024胡潤全球富豪榜》,郭鶴年以1150財富位列榜單122位,穩坐馬來西亞首富幾十年,是財富僅次於李嘉誠少有的華人。

即使富可敵國,郭鶴年卻以“小商人”自居,很少高談闊論,相當低調謙虛。

深知自己被稱爲各種大王,他說:我不喜歡“大王”這個詞,這是虛名,我就是一介小商人。

與經常拋頭露臉的巨賈不同,他的一貫作風是,對任何採訪都一概拒絕。

即便控股了《南華早報》,收購了香港無線,成了“傳媒大亨”,他依然保持着從前的低調謙虛風格,鮮少在外露臉。

優裕的成長環境,讓郭鶴年從小受到了較好的教育,使他養成了良好的個人修養。

在郭鶴年出生時,郭家已是當地小富。父親16歲時就下南洋打拼,做着大米、大豆和糖類的生意。

中學時期,郭鶴年就讀於新山英文學院,之後又進入新加坡最好的高等教育學府之一萊佛士學院學習。

家裡不僅有錢,且自身又有才,在兵荒馬亂的那個時代,很難有年輕人能比得過郭鶴年。

1947年,畢業後年僅24歲,郭鶴年就踏上了創業路,以當時3萬多美元的鉅款起家,在新加坡成立了力克商務公司,經營着商務、船務經紀、雜貨業等生意。

這次創業,不僅提升了他的膽識,也爲他日後接班打下了基礎。

創立公司次年,父親郭欽鑑逝世,郭鶴年返回馬來西亞,在母親鄭格如的建議下,與郭氏幾兄弟成立了郭氏兄弟公司,繼續先父事業,並被推選爲董事長。

不過很不幸,剛繼承父業不久,由於二哥郭鶴麟參與馬共遊擊隊並被當時的英殖民政府殺害,郭家受到了當局的監視,生意也受到壓制。

直到1957年,馬來西亞脫離英國獨立,郭鶴年才迎來大展拳腳的機會,展露出他那過人的經商才華。

隨着英國傳統經濟勢力的消退,彼時郭鶴年意識到,馬來西亞政府急需發展進口替代工業,經濟獨立發展的道路,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黃金機會。

之後,郭鶴年力排衆議,孤注一擲將郭氏家族全部資產投入到了當時馬來西亞空白的煉糖市場,創立了馬來西亞第一家煉糖廠——馬來西亞製糖公司。

起初,他主要從泰國購入粗糖,在自己的糖廠加工後運銷各地,並通過設在香港的商品經紀公司銷往中國,還從古巴購進蔗糖轉賣給印尼等東南亞國家。

爲了徹底改變馬來西亞糖業依賴進口落後面貌,後來他又開墾種植甘蔗,開創了馬來西亞大規模種植甘蔗的先河,一舉讓馬來西亞邁出了糖業自給的步伐。

到40歲出頭左右,憑藉先前的積累,以及在期貨市場大展拳腳,搶在世界糖價上漲之前,購入大批原糖,他已經享有“亞洲糖王”的稱號。

但郭鶴年不是一個容易滿足的人。

在糖業取得巨大成就,積累了鉅額財富後,他又一鼓作氣開始了多元化發展,先後涉足酒店、航運、房地產、文化娛樂等多個領域。

由於說得少、做得多,低調謙虛的郭鶴年,沒人能猜得到他下一步要做什麼。

出類拔萃的郭鶴年,1973年4月也接到了一個特殊任務。

中國外經貿部所屬的華潤公司找到他,跟他說國家現在很緊張,不僅大量缺糖,而且還缺錢,希望他幫忙。

具體事項是,希望他能幫忙低價從國際市場購入30萬噸的糖,同時買一些期貨在行情上漲以後套利,賺取一些外匯。

然而,30萬噸在當時是一個很大的數字,即使身爲“亞洲糖王”,郭鶴年願意低價出售原糖給國家,手上也沒有那麼多現貨可以賣給國家,況且還要買期貨。

郭鶴年預估,一旦消息公開,將直接令國際糖價上漲20%到25%,屆時大批量採購將變得更加困難。

明知不易,聽到國家需要,郭鶴年卻還要爲之。“國家既然這麼信任我,我一定要幫。”

至於該怎麼幫?

郭鶴年分析後認爲,只有去產糖大國巴西,才能買到這多的糖。此外,要在絕密中快速買夠30萬噸現貨,同時買期貨。

爲了集中精力幹好這件大事,郭鶴年選擇將自己的生意凍結了起來,特意留出兩個月時間精力替國家辦事。

之後,郭鶴年不動聲色,暗渡陳倉。

爲購入30萬噸現貨,他命手下直接跳過中間人,秘密潛入巴西談判。

爲賺取外匯,他在倫敦和紐約市場通過夜間小下單的方式,神不知鬼不覺不斷買入原糖期貨。

爲防止走漏消息,刺激國際糖價上漲,平時鮮少出席活動的他,甚至特意飛到日內瓦參加國際糖業會議,與同行們談笑風生,掩人耳目。

他一邊和國際同行推杯換盞、虛情假意,一邊抓緊部署和跟進購糖行動,每天都過着生怕走漏消息提心吊膽的日子。

一位英國商人還把他嚇得不輕:

“他把我拉到一邊,很神秘地跟我講:最近巴西很奇怪,兩三個從來沒見過的、很年輕的亞洲人,天天在糖區進出,好像有大事要發生。”

郭鶴年一陣心驚,故裝鎮定,裝作什麼事都不知道,轉身,卻是一身冷汗。

直到巴西採購合約簽下來,之後中國採購消息流出,原糖價格聞聲暴漲,郭鶴年將手裡的期貨拋出,他才放下了緊繃已久的神經。

這一戰下來,他成功用低價爲中國解決了30萬噸原糖的問題,還通過期貨市場爲中國賺到了500萬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1973年,中國的外匯儲備是:-8100萬美元。郭鶴年爲中國贏來的500萬美元,絕對算是雪中送炭。

但在這個過程中,身爲商人的他,卻沒有從中賺到一分錢,反而還丟掉了兩個月的生意,就他個人而言,這明顯是一筆賠本的買賣。

外人疑惑,爲什麼這麼傻?

他說:“如果我的公司也加入其中,肯定可以掙錢。但我不能那麼做。因爲這樣就是對中國的不忠。”

郭鶴年一直以中國人身份自豪。“父母從小這麼教育,我們始終是中國人,不要忘本。”

郭鶴年有着華人企業家濃郁的“愛國之心”,他的愛國情懷也不輸一直被冠以著名愛國人士稱號的霍英東。

“生於憂患,以自強不息成就人生傳奇;民族大義高於金錢,赤子之心勝於財富。”這是2006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組委會給霍英東的頒獎詞。

抗美援朝期間,在西方國家對我國實施全面禁運,霍英東在香港組織了頗具規模的船隊,爲祖國運送了大量急需物資,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

70年代,在霍英東大力奔走和積極努力下,中國又恢復了在亞洲足球聯合會席位,併爲北京主辦第十一屆亞運會和申辦2008年奧運會作出了重大貢獻。

改革開放以來,霍英東繼續積極投身內地經濟建設,先後投資或捐贈了番禺大石大橋、洛溪大橋、沙灣大橋和廣珠公路,爲國內開發建設嘔心瀝血。

與霍英東同年出生的郭鶴年,對國內也有着赤子之心。

80年代,北京建立國際貿易中心,外國財團給出高報價,並提出苛刻條件導致項目擱置,郭鶴年當即做出投資決定,他說:“國貿必須中國人自己來建。”

當大多數外資因政治因素放緩投資中國,甚至撤資而去,郭鶴年依然逆勢加碼對中國投資,在國內投下數以十億計的巨資,成爲引領外商看好中國的標杆旗幟。

90年代,中國籌辦北京亞運會,經濟困難、政府經費緊張,郭鶴年又自掏腰包親自將1280萬元支票交給相關負責人,並特意強調不要宣傳,不要回報。

1990年,鄧公專門花40分鐘接見郭鶴年,評價道:你和我一樣,都是引路人的角色。那也是鄧公代表中國政府的最後一次正式對外會見。

2012年,CCTV將“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終身成就獎”頒給郭鶴年,以感謝他多年來對中國所做的一切。

楊元慶、馬雲、王健林、鬱亮等中國經濟界名流以及場內嘉賓紛紛起立,掌聲響徹整個會場。

但在郭鶴年不斷將海外賺到的錢輸送至中國時,在海外賺得盆滿鉢滿的人卻笑話他,做了看不到頭的生意。

郭鶴年則撂下一句:“大算盤我會打,但小算盤,我不打,也打不到那麼精。”

“我母親總是不厭其煩地跟我說,大米、糖和所有主要商品都是人類生存不可或缺的食物,無論如何不能從中牟取暴利。永遠不要成爲推高主要糧食價格的罪魁禍首,因爲窮人都是靠此爲生。”

做大米、糖生意時,郭鶴年謹聽母親教誨,設定利潤不超過2%。

談及自己的成功,郭鶴年還表示,一生中有兩人對他影響很大,一個是虔誠信佛的母親鄭格如,另一個是參加共產革命的二哥郭鶴齡。

“否則,我可能成爲一名傲慢、中產階級華裔,只注重物資,滿足於世俗所帶來的快樂和奢侈感。當我面對誘惑,我會想起二哥所經歷的,他爲了弱勢羣體而犧牲自己。”

在他心中,民族大義已然高於金錢。

(文章來源:花朵財經觀察)

*本文基於公開資料撰寫,僅作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