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佳山:《雲宮迅音》海外“破圈”,背後是“文化數字化”

來源:環球時報

近日,幾段西遊題材音樂在海內外的社交媒體平臺上迅速走紅,成功“破圈”。86版《西遊記》的片頭曲《雲宮迅音》經過重新編曲,在奇幻感之上更添史詩感;“賽博誦經”、陝北說書等樂曲片段不僅讓中國的年輕觀衆熱血沸騰,也讓海外觀衆爲之深深着迷。可以說,隨着國產3A遊戲《黑神話:悟空》一起走向世界的,還有以數字化方式呈現的中國傳統音樂。

《雲宮迅音》等新編中國傳統音樂之所以能夠在全球範圍內引起如此高的關注,首先是因爲其打造出了升騰的“數字意境”。這裡的“數字意境”是指傳統文藝作品中的意境概念,在數字技術的賦能下以更爲生動、鮮活的視聽形象展現,營造出的一種宛如新生的立體多維的意境效果。而支撐“數字意境”的則是以《黑神話:悟空》等爲表徵的、凝聚爲“數字場景”的相關數字技術的落地應用。當下,在遊戲、短視頻和直播等移動互聯網的媒介生態中形成的種種“數字場景”,已不僅能在國際市場兌現商業價值,還能爲“數字意境”提供技術底盤,切實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傳播。

顯然,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過程中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就是文化數字化。例如,依靠在遊戲等“數字場景”中深度應用的聲場技術,通過對湖北省博物館的曾侯乙編鐘複製件進行系統化、全方位、高精細度的音源採集,將曾經只有王公貴族才能享受到的音響效果幾近完整地呈現給今天的廣大人民羣衆;而將古琴減字譜相對應的音高進行數字化的切片化呈現,則令曾經只能依賴於少數非遺傳承人的古琴製作、演奏技藝等開始有了更爲清晰的規律可遵循。在這樣的過程中,數字技術通過海量的“數字場景”正在幫助以中國傳統音樂爲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摸索數字化轉型的現實路徑。

可見,《黑神話:悟空》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數字化傳播的“數字場景”,很多有典型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都在其中實現了真正意義的國際傳播。而且,這並非孤例。在另一款有着全球影響力的知名國產手遊《原神》中,戲曲唱段《神女劈觀》、美食製作紀錄片《璃月食集》等都成功基於遊戲這個“數字場景”產生了悠揚的“數字意境”。在這個意義上,遊戲作爲擁有上億人次日常實時互動的“數字場景”,正在通過市場化、產業化的方式,不斷助推我國文化數字化的歷史進程,不僅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活態”傳承,還做到了“破圈”式的國際傳播效應,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真切體現。

當前,以遊戲、短視頻和直播等爲代表的數字文化產業,正在成爲我國文化產業的主力和主體,在推動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過程中發揮着“排頭兵式”的作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在以文化數字化的方式內在於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新時代以來,我國在數字技術、數字基礎設施等領域實現的跨越式發展,既帶動了包括文化產業在內的相關產業蓬勃發展,相關數字技術還在通過市場化的方式和相關產業繼續產生“化學反應”。依託於“數字場景”的“數字意境”就正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海內外進行高維傳播。在世界範圍內倡導尊重文明多樣性,倡導不同文明間的平等對話和相互尊重,不斷踐行着“全球文明倡議”,我國也開始有了新的“數字抓手”。(作者是中央文化和旅遊管理幹部學院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