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洋找到被拐兒子,結果卻讓人更難受:兒童防拐意識要從小培養

這兩天,被電影《親愛的》的原型孫海洋找到兒子的新聞刷屏了,看了報道後,我由衷地爲苦苦尋子14年的孫海洋感到高興,但同時心底裡卻很難受。

14年前,孫海洋的四歲兒子孫卓在家門口被拐走。從那時起,孫海洋就踏入漫漫尋子之路,所幸現在終於尋到心心念唸的兒子,怎不令人欣喜若狂?

但是,14年的光陰,隔開的不只是距離,還有情感上的隔閡!

孫卓已經不記得被拐前的事了,而且因爲養父家的疼愛,已經將他鄉當家鄉,將他人當成親人,甚至在第一次採訪中明確表示不想回到孫家。這怎能不讓人心底難受?

有網友說孫卓是“認賊作父”,不懂事兒。正因爲有他養父母這樣的買家在,才讓拐賣兒童有市場,論起來,他們可以說是人販子的同謀。

但想想孫卓的處境,我們也就能理解他的選擇了。畢竟,在那個家中,他作爲被寄予養老厚望的兒子,是被寵着長大的,而生父母現在於他而言更像陌生人,所以,他下意識選擇了熟悉的地方,這也不能怪他。

不過,儘管能理解,但還是讓人很難受,也因此,更加痛恨讓人骨肉分離的人販子!

作爲一個媽媽,最怕的就是聽到孩子有點閃失的消息了,更何況是孩子被拐,這種事想想都恐懼!

但是,我們誰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誰先到,所以,未雨綢繆,多教教孩子一些防拐知識,提高孩子的防拐意識是非常必要的。

提高孩子的防拐意識,以下幾點做法是非常必要的。

總之,讓孩子清楚家庭成員的信息,即使走失,也能跟警察說清楚。

孫卓被拐案中,最後協助找回孫卓的,是同樣4歲被拐賣的符建濤。

這個孩子非常厲害,從小就知道自己被拐賣,並且牢牢記住父母的相貌,家庭的住址等,但因爲小時候調皮搗蛋時,父母嚇唬他:“再搗亂就把你賣掉”,因此他一直以爲自己是被親生父母賣掉的,纔不敢報警。

直到長大後,他爲了解開心中的結,纔到派出所報案,從而找到親生父母。

告訴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走,一般來說,柺子在拐孩子都會先把孩子騙到僻靜處,再行擄走。有下列這些情況的,教育孩子要警惕拒絕。

1.送禮物。

如果有不認識的人送糖果送禮物,要堅決拒絕。

孫卓案的犯罪嫌疑人,就是把糖果一顆一顆丟在地上,讓孫卓跟着走而拐跑的。

2.假扮熟人。

很多父母都很有意識教育孩子不跟陌生人走,但其實,要警惕的不只陌生人,還有一些假扮的“熟人”。

符建濤之所以被拐走,就是因爲拐他的人是附近小區的保安。符建濤非常喜歡摸小動物,這個保安就用一條小狗跟符建濤混熟,然後騙說帶他去看小狗而把他拐了。

3.求助。

告訴孩子,假如有大人問路並請你帶路,或者說自己身體不好請你幫忙,一定不要答應。

因爲對於大人的困境,小孩子並不能幫到什麼,如果真心想問路或求助的人,他一定會找更靠譜的大人而非不懂事的小孩子。

如果孩子一定要幫忙,可以趕緊回家找父母或其他可靠的大人,讓大人來幫助。

柺子一般會找落單的孩子下手,因爲一個孩子比較容易拐騙,如果是一羣孩子在一起,柺子不太敢下手,因爲他無法騙到所有孩子。所以,孩子如果跟小夥伴一起玩,安全係數會增加很多。

第四,教會孩子識別穿制服的人,如果跟大人走失,儘量向穿制服的人求助。

穿制服的人包括警察等執法人員。告訴孩子,如果走失,先不要慌亂大哭,要看看周圍環境,判斷哪裡有穿制服的執法人員,走過去向他們求助,或者在人多時向固定鋪戶求助,千萬別隨便向陌生人求助。

我家小妞小時候,有一次跟阿姨去公園玩,在衛生間洗手時跟阿姨走散了。當時她很機智,直接走到了公園門口的小賣部,跟小賣部裡的售貨員借了手機打電話給我,成功找到阿姨。

小妞之所以走失後不慌張,精準求助,是因爲我們模擬過無數次這種情境。

因爲聽說過很多孩子被拐的事,從小我就很注意培養孩子的防拐意識。但我發現,重複又重複的叮囑並沒有很好的效果,孩子依然沒有很好的安全防範意識。

正當我一籌莫展時,我加入的媽媽羣中一位有經驗的媽媽告訴我,可以用繪本故事模擬場景,加深孩子的印象,增強孩子的安全意識,同時教會孩子處理突發情況。

學齡前的孩子閱歷太淺,理解能力比較差,枯燥的說教並不能讓他們理解人身安全等抽象概念,但在模擬場景中,他們彷彿親身經歷那些驚險的事情,印象非常深刻,清楚知道不能隨便跟陌生人走。

所以,想要提高孩子的防拐意識,帶她看繪本是個很棒的主意。我們在跟孩子共讀時,可以讓孩子開動腦筋想辦法,然後再對照書中小主人公的辦法,共同找出應對的最佳辦法。

總之,兒童的安全教育要時時說,日日說,防拐意識更要從小培養。

願天下無拐!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