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垃圾惹禍? 花蓮鯨豚一屍兩命擱淺 解剖報告出爐

花蓮崇德海岸上週15日發現一隻柯氏喙鯨擱淺死亡,身上有遭達摩鯊咬傷的傷口,且胃裡有大量塑膠垃圾,更遺憾的是還有一隻來不及出生的鯨豚寶寶。(張祈翻攝)

花蓮崇德海岸上週接連發現兩隻鯨豚擱淺死亡,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今公佈兩起擱淺解剖報告,其中柯氏喙鯨被發現時,身體多處傷口,解剖結果研判傷口爲達摩鯊咬傷,但胃裡發現大量塑膠垃圾殘留,包括麻布袋塑膠袋等,還有未出世的鯨豚寶寶,至於是不是因吃下太多垃圾導致死亡,仍病理檢驗報告證實

在花蓮崇德海岸擱淺的柯氏喙鯨經現場解剖,發現胃裡有大量塑膠垃圾。(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提供)

柯氏喙鯨胃裡發現的大型塑膠袋。(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提供)

花蓮崇德海岸13日先是發現一隻身長172公分熱帶海豚,因死亡多時,部分器官流浪狗啃咬,海洋保育署指出,初步解剖並未發現任何異物殘留胃內,經現場海巡海保救援網現場救援組討論後,採取部分樣本保存研究,其餘部分就地掩埋。

柯氏喙鯨胃裡發現的麻布袋。(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提供)

柯氏喙鯨胃裡發現的塑膠垃圾。(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提供)

時隔2天,同海岸又發現一隻柯氏喙鯨擱淺死亡,身長565公分的雌性柯氏喙鯨,外表有幾處遭達摩鯊咬傷的傷口,海洋保育署解剖發現,這隻鯨豚體內懷有165公分的胎兒,除了肺部氣管支氣管有凝血塊腎臟多處有寄身蟲,更遺憾的是鯨豚媽媽的胃裡面有多樣塑膠垃圾。

海洋保育署指出,共發現6個以上的塑膠袋、4個麻布袋、1塊硬質塑膠片數團纏繞在一起顏色粗細不一的長條狀塑膠、2條粗細不一的魚線,還有許多塑膠碎片等,但因胃內仍有魷魚嘴等食物殘骸,推測覓食能力沒有完全喪失,至於喙鯨媽媽是不是吃下太多食物導致死亡,還無法斷定,目前採取部分組織樣本進行病理檢驗。

海洋保育署表示,連同花蓮2件及15日臺東1件瑞氏海豚擱淺案,經過比對歷史擱淺資料庫紀錄及比對現場初步解剖結果,並不符合集體擱淺定義,也並未顯示任何關聯性,但海洋廢棄物問題對海洋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仍有極大的危脅,這些塑膠廢棄物與人類的使用行爲有高度相關,提醒國人要保育海洋,可以由自身的減塑行動開始,爲了大海的未來,及時採取行動,以避免情況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