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E上緯新能源執行長 林雍堯祭浮動風機 搶攻區塊開發

上緯新能源(SRE)執行長林雍堯 小檔案

臺灣首座離岸風場海洋風場在2019年11月完工,至今持續運轉發電,替臺灣帶來穩定的再生能源。2022年經濟部將啓動第三階段區塊開發選商作業,許多風場都已秣馬厲兵,準備加速臺灣離岸風電建設,過去推動海洋風場的上緯新能源(SRE)執行長林雍堯則準備好帶領風電臺灣隊再次佈局。

根據規劃,SRE提出固定式基樁的Formosa 4風場、浮動式平臺Formosa 5,希望雙頭進行,讓臺灣在亞洲離岸風電競爭中,走得比其他國家更快。

不過由於浮動式風場目前仍未有大型商轉的案例,相關技術也在開發當中,臺灣是否能開始進行?林雍堯說,以往離岸風電大多采固定式基樁,都是選擇深度較淺的海牀來建設,不過臺灣水域面積有限,要在現有範圍內儘量去佈設風機,且浮動式平臺的技術過去已經廣泛應用在鑽探石油上,臺灣離岸風電使用水深僅70至80米,相較於國外動輒300米以上,現有技術綽綽有餘。

浮動式風機 成未來趨勢

另外過往風機因裝置容量小,採取固定式較爲合適,未來離岸風電風機至少都14MW起跳,使用浮動式平臺更爲合適,且根據外國研究,最快2027年浮動式平臺的造價就會與固定式產生黃金交叉,因此臺灣必須提前佈局。

林雍堯表示,在亞洲離岸風電開發的過程中,今年臺灣已經站在領先地位,但是領先的幅度還無法拉開,環顧亞洲鄰國,在未來15年內,臺灣風場將新增規劃10GW,韓國有20GW、日本30GW,爲了要持續領先必須現在加緊佈局,才能讓臺灣成爲亞洲綠能中心。

由於政府在區塊開發仍有國產化任務,甚至比起過去前兩階段來說,國產化深度更深,林雍堯解釋,浮臺有些重要製程,臺灣其實都有,只是讓這些技術延伸,這部分經濟部工業局都有掌握。

對SRE來說,林雍堯說,浮動式風機看到更多的機會,既有的固定式基樁風機仍會發展之外,浮動式風機還會引進新技術,錨鏈、海底錨等需求會開展出來。過去國產供應鏈很擔憂未來有無市場商機,過去投入建廠的供應商,這幾年廠區陸續完成開始投產,現在看到2026年之後還有10年的市場發展,供應鏈的心就定下來,也願意跟着繼續投入新的開發。

林雍堯說,相較國外發展離岸風電已經30至40年,臺灣這10年纔開始急起直追,一開始很多都不懂,經過多年的努力,現在是「知道不知道什麼」,所以要趕緊補足臺灣缺少的那一塊,才能持續穩定發展。

臺灣發展綠能 如昔日半導體

值得注意的是,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11月纔剛落幕,全球減碳聲浪高漲,連帶供應鏈也吹起綠能風潮。林雍堯認爲,全球市場只有一個地球,因此各界對於減碳及綠能要求已經不是未來式,「是現在就必須要立即發生」,各國喊出2035或是2050年要達到減碳甚至淨零排放,就是從現在開始做起。

林雍堯說,產業界近期推動RE100的目標,甚至歐洲在未來幾年就要開始課徵碳稅,減碳已經成爲世界必然要去做的事,因此現在臺灣發展綠能就如同以往的半導體發展,從國外引入資金,且在國內建立產業供應鏈,同時還能提升國人收入,也讓國內優秀人才留下來。

臺灣離岸風電能長遠經營,林雍堯希望SRE成爲亞洲再生能源的領導者,並讓臺灣的離岸風電成爲平臺。風場開發後營運至少30年,有很長生命週期,培養本地團隊是重要課題,離岸風電薪酬相較國內很多產業算是高薪,風電開發也能替臺灣留住好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