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Ai請全國同行抄作業

1月5日,近300名從各地趕來昆明撫仙湖的代理商,愣是被主辦方按着頭,聽了將近6個小時有關人工智能+教育主題的演講。

儘管演講嘉賓來自加拿大工程院、中科院、卡梅隆大學、AAAI等知名學府,不過代理商們似乎對介紹時間不到半小時的智能硬件產品、一個名爲“栗子哥”的虛擬形象、以及600臺無人機彩燈秀更感興趣。

是的,“栗子哥”這次活動的主辦方——松鼠Ai創始人慄浩洋,作爲人工智能教育領頭羊企業,松鼠Ai在大會現場,不僅宣佈“推出國內首個教育智適應大模型”,還喊話友商“請抄作業”,“希望今年年底同行們能(智適應L2等級)追上我們的30%。”

▲圖:松鼠Ai推出首個智適應教育大模型

慄浩洋表示,智適應教育共分L1~L5五個等級,目前能夠達到L3級的公司只有三家。其中,松鼠Ai是唯一達到L5級別的公司,這讓松鼠Ai在很多方面超越了GPT。不但如此,松鼠Ai還要在今年年底衝出中國走向世界。

這位現場激情昂揚演講的創始人,認定了智適應就是教育的未來,而松鼠Ai就是這個未來的引領者。那麼,智適應教育大模型和通用大模型究竟有什麼區別,憑什麼讓慄浩洋敢立這樣的Flag?

1、學習,能像刷抖音一樣上癮

先看一道題。

小明和張三相隔1000米,小明的速度是張三的2倍,當他們同時向對方走來,會在什麼地方相遇?

有孩子回答是中點,也就是距離雙方出發點500米的地方,這顯然是一個錯誤答案。一般來說,老師可能會提示孩子,兩人速度不一樣,快的人會比慢的人走的更遠。

可偏偏有這麼一位老師,他知道這個孩子喜歡黴黴,就立即用歌曲的形式給出瞭解題思路。

▲圖:用孩子感興趣的方式解答難題

另一個孩子喜歡籃球,他就把小明和張三換成了科比和奧尼爾。第三個孩子喜歡賽車,他就把走路換成了方程式。這個老師還喜歡利用孩子們愛看的書佈置家庭作業,類似這樣:範馬刃牙和五條悟兩人的結局有什麼異同?柯南某集中用到了哪些物理化學知識?拾荒者統治中的生物處於什麼樣的生態環境中。

而孩子也經常讓這位老師根據自己的狀態來調整教學內容,例如:這題我會換個新題目;這題太難了換個簡單的,等等。

聽起來有點科幻,但這正是智適應教育下,最基本的能力和要求。

▲圖:松鼠Ai智適應教育大模型框架

所謂智適應,指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對不同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因材施教”。

短短四個字,背後蘊含的範圍卻非常寬泛。

一個老師按照全班級的平均水平推進教學進度,那麼必然會出現學得慢的學生跟不上的情況。這個時候,因材施教就是查漏補缺夯實基礎,讓40分的孩子跟上全班同學的水平。

而“投孩子所好”,更是因材施教的理想境界。

在慄浩洋看來,這樣的因材施教能夠不斷給孩子帶來成就感。一個成就達成後,成就感會促使孩子主動尋求下一個成就,於是本來“枯燥難耐”的學習,就會變得像刷抖音一樣上癮。

“上癮”,是松鼠Ai團隊特別喜歡強調的一個詞,他們爲自己能讓孩子“沉迷學習”而感到自豪,比如慄浩洋津津樂道的一個數據“3131 vs 3939”。

▲圖:慄浩洋津津樂道的一個數據“3131 vs 3939”

3131代表了全行業平均水平,即3周後用戶使用時長降至首周的10%,3個月後活躍用戶降至首月的10%;而3939則代表了松鼠Ai的水平,即3周後用戶使用時長降至首周的90%,3個月後活躍用戶降至首月的90%,這正是孩子們“學習上癮”的最好佐證。

慄浩洋將一切,都歸功於在個性化學習領域,多項能力超越GPT的“松鼠Ai教育智適應大模型”。

2、讓朗朗成爲朗朗,畢加索成爲畢加索

GPT作爲業界標杆,被各大廠視爲對齊的對象,所以“超越GPT”的言論很常見,松鼠Ai不是第一個也絕不會是最後一個。之所以GPT可以“被超越”,是因爲GPT有一個很大的毛病:“張口就來”。

GPT有時候出現的奇葩錯誤,連OpenAI的科學家自己都搞不明白。在全民調戲GPT的那段時間,經常能看到很搞笑的案例出現。

比如你問GPT“林黛玉倒拔垂楊柳”是怎麼回事,它會馬上給你生成一篇穿越同人文,並加入很多其它文學作品如《聊齋》《水滸傳》《西遊記》等內容,愣是把一個網絡梗寫成了歷史典故。

慄浩洋說GPT特別擅長“把話說漂亮”。而漂亮話張口就來的,無論是人或者人工智能,都不太靠譜。

這其實是通用大模型的通病。通用大模型要應用到垂直行業,也需要一個“因材施教”的過程,讓郎朗成爲郎朗,畢加索成爲畢加索。

起碼在這一點上,GPT創始人奧特曼和慄浩洋想的差不多。

奧特曼認爲AI最有價值的落地場景就是教育,但OpenAI並沒有做EduGPT,而是去賦能Duolinguo,一款國外知名外語學習軟件。

反觀將“AI視作信仰”且“比通用大模型平臺更懂教育”的慄浩洋就有遠見多了,他從一開始做的就是垂直教育大模型,至今已積累了2400萬學生的100億學習行爲全流程數據。

▲圖:松鼠Ai積累的2400萬學生的100億學習行爲全流程數據

相信看到“全流程數據”的朋友,應該察覺到這裡面有一個十分敏感的問題:隱私。

3、馬能看見什麼,是人決定的

馬能看見什麼,是人決定的。

這是電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中的一句臺詞,卻很形象的描述了人工智能和隱私的關係。

馬在上戰場或者馬術表演的時候,經常會被人把眼睛矇住,這樣的做法是爲了縮小馬的視野,篩除掉冗餘干擾信息,將馬的注意力聚焦到目標上,人工智能也是一樣。

人工智能能看見什麼,是由兩類人來決定。

第一類是學生。

他需要決定“馬”能否看見他的一些隱私數據,例如學習時長、知識水平等,這一點非常關鍵。此前有學校在教室裡安裝監控,試圖通過人臉識別來自動追蹤上課走神的同學,但效果很差,因爲僅靠面部表情得出來的結論是非常不準確的。

而且每個孩子的學習程度不一樣,一道題可能別人用3分鐘,他需要8分鐘。如果你想知道他發呆的5分鐘裡,是在思考解題思路,還是在覆盤王者榮耀的戰局,就需要通過他在學習方面的歷史數據,利用多種方式來綜合進行判斷。

例如,在人臉識別的同時,加上手寫識別。如果孩子表情很莊重,但手上卻在畫榮耀戰術路線,那麼大概率是走神了。

同時,大模型還可以通過對比孩子的解題時間和這道題的平均解題時長,以及孩子以往的解題時長數據,更準備的判斷孩子是不是真的走神。

最後,還可以在適當的時候主動語音提醒孩子:平時做題挺快,怎麼今天有些慢,是不是遇到什麼問題等等。

第二種是平臺。

它必須限定馬只能看學科方面的數據,其它數據都不能看,尤其是不能看和學生學習無關的隱私數據。相比通用大模型,智適應大模型和用戶的聯結更直接、更緊密,因此也能提供更深度的個性化服務。

▲圖:松鼠Ai數據集在個體案例中

於是,孩子通過讓渡部分學習相關的隱私數據,讓智適應大模型更瞭解自己;而智適應大模型通過多智能體協同工作,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不斷蒐集反饋並進行分析,最終和用戶之間形成更緊密的聯繫。

最終目標是提供更深度的個性化服務。

4、未來教育,學生和AI“人劍合一”

慄浩洋對AI的執着,用“追求完美主義的極端和偏執”來形容也不爲過。

他堅信AI就是教育的未來。

而教育的未來,將有望通過AI個性化輔導,改善教育資源分配不平衡問題,讓邊遠貧困地區的學生,也能獲得和一線城市相同的教育水平。

爲此,慄浩洋表示將永久性,免費向全球20%的最低收入家庭提供松鼠Ai系統。

▲圖:慄浩洋表示將永久性,免費向全球20%的最低收入家庭提供松鼠Ai系統

這套系統可以極大的提升學習效率,做一道題達到的效果頂過去十道題,題海戰術不需要了。不僅實現了孩子學習上的減負,同時也讓學生有更多時間去探索更多可能性,從而可以更快找到自己的閃光點。

而學生在和AI交流的過程中,會對自己有更明晰的認知,從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調教AI,二者相輔相成,達到“人劍合一”的境界

作者|吳狄

編輯|張文

運營|陳佳慧

出品|零態LT(ID:LingTai_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