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校招生出奇招 個申二階分數「倒著打」求正取生來讀

112年大學個人申請第二階段即將開跑,學生將前往各大學校系面試。圖/本報資料照片

112年大學個人申請第二階段即將開跑,有老牌私校教授向本報透露,爲了搶到真正會來讀的學生,有校系將一階科目檢定基準降低,並在二階面試前上網情搜,將二階分數「倒着打」,藉評分策略,讓正取生一定會來讀。升學專家表示,個申制度已讓私校陷入中等分數陷阱,學校和學生在「互賭」,公私立大學應同步減招,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也有家長憂心,此舉恐排擠到真正想讀該科系的考生。

大學個人申請每人可填六志願,今年各大學提供5萬3856個招生名額。大學招聯會統計,通過一階篩選人數爲6萬2194人,通過率81.71%,平均通過校系是2.96個。通過一階篩選者可參加二階甄試,考生累積三年的學習歷程檔案將派上用場,近來各高中也邀請大學教授入校協助模擬面試,助考生順利征戰。

受少子化衝擊、家長觀念影響,後段班私校面臨招生危機,北部老字號私校也難逃一劫。有私校透露,現在除了將科目檢定基準降低,好讓一階能先招滿,至少到了二階,系所還有選擇學生權利,不必「通通正取」。

也有系所在招生會議建議教授二階分數要「倒着打」,也就是表現差,或將沒有其他選擇的考生打高一點,讓他們能有自信正取且來就讀;若還有其他理想校系的考生,則可能拿備取,因爲給太高也不會來,反而浪費名額,不過這類校系的備取生往往也能「完全備上」。

另一名私立大學教授則說,部分校系甚至在二階面試時,重點不在於面試考生,而是不斷向考生推銷自己的系所,只希望考生能選擇該校系就讀。也有大學教授會在面試過程中問考生「除了填本系,還有其他志願嗎?」,藉以試探考生的志願序,作爲評分的參考依據。

民間業者建置交叉查榜網頁已行之有年,每年將學生准考證號、志願全部公開,部分私大也不諱言,一階放榜後就會請專人上網情搜,掌握學生選填了什麼志願,也可從中看出哪些志願可能是學生的「墊檔」保守校系。

大學問執行長魏佳卉表示,均標前後的學校和學生最痛苦,學校和學生在「互賭」,中等分數陷阱也讓各校策略不一,教育部應迴歸源頭盤點系科,讓公私立同步減招,而不是放任學校和學生,像羅馬競技場一樣大亂鬥。

一位不具名私立大學校長無奈表示,這些招生策略無可厚非,也不必過分責難,反倒是國內高教政策應讓公私校齊頭式平等,包含學費、各類補助,另要同步讓公校減招,才能讓公私校永續、均衡發展。

少子化讓私校首當其衝,爲「搶」學生已無所不用其極。有考生認爲,這是制度使然,先把學測考好,纔有理想志願能填,與新課綱讓希望學生適才適所理念不同。也有家長憂心,若私校「倒着打」成績,反而排擠到真心想讀的學生,未來學生轉學、休退學率恐居高不下。

新北市某公立高中應屆考生陳同學,志在傳播、社會學門,個人申請一階通過四校系,他表示,近年各校科系分數變化大,當時抱着「二夢幻、二落點、二穩上」的原則填志願,現階段正在準備四校面試,只求四校都能上,再回頭做抉擇。但他也提到,現行升學制度,幾乎是靠學測成績決定能選填哪些校系,這與新課綱讓學生適才適所理念不同。

臺北市某明星高中陳同學目標在頂大,但志向未明,卻因國文、英文成績不差,就依照成績填志願,順利通過爲三所國立大學科系的一階申請,但其中一校係爲護理系,取向與另二校社會組科系不同;他解釋,抱着「填填看」的心情嘗試,目標仍擺在另二校的社會組科系,護理系就隨緣。

已從世新大學新聞系畢業的黃小姐也回顧,自己志在新聞科系,當時個人申請放榜,某成績排序較前的新聞系給予正取,世新新聞卻給備取,但經個人評估校風及資源,她毅然決然選讀世新,也順利備取上。畢業後回望這段歷程,她認爲是正確選擇。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表示,私校想招高度意願就讀的學生,這無可厚非,但若因此不公平評分,而排擠到真正想念的考生,就會出現遺珠之憾。他也憂心,大學端掌握招生決策權,若反而招到不適合的學生,到了二年級又要轉學、轉系,實在沒必要也很可惜。

教育部表示,依申請入學管道設計,第一階段以「學測成績」進行篩選,各大學校系審查委員在進行第二階段甄試時,並不會再看到考生學測成績,因此也無法從學測成績高低,來判斷哪位考生是否有更好的選擇。而學生參與申請入學招生時,已審慎選擇6個志願報名,在通過第一階段篩選後,每個系應該都是學生想要就讀的志願。

教育部也說,個申二階是多資料參採,且依「三重二不」審查原則據以評量學生的綜合學習表現。但也重申,大學或校系可自由選擇是否參加申請入學管道招生,若有個別大學或校系參加申請入學,卻不重視學生綜合學習表現,僅以考試成績選才,或招生選才機制有違公平公正原則,將調減該校系申請入學招生名額比率,維護申請入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