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原因令梅克爾雖勝猶敗

隨着德國大選塵埃落定,梅克爾如願以償贏得第4個任期,從而具備了創造超越其政治導師科爾的政治奇蹟。然而,對這個結果,不僅梅克爾、德國,乃至全球都未歡欣鼓舞,相反卻充滿了憂慮。根本的原因就是極右政黨的崛起。

德國由於歷史重負和全國高度自律,極右政黨一向都是極度的邊緣化。但這次大選民族主義右翼新選擇黨異軍突起,成爲聯邦議院的第三大黨,擁有90多個席位。在德國東部許多地區,選擇黨已躍升第二大黨。選舉結果一出爐,德國外交部長加布里爾稱:「自二戰結束以來,將頭一次有真正的納粹出現在德國國會大廈」,足見其事件嚴重性。這也使得德國成爲另一個被民粹主義攻陷的國家西方再無一國能夠倖免。

這個選舉結果,再一次突顯了梅克爾難民政策錯誤。如果不是她決定無限制的接受難民--這是全球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采納的政策,怎麼會有今天選擇黨的崛起?更重要的是,儘管面對國內外各種批評,梅克爾從來就沒有認錯,相反多次重申,假如歷史再來一次,她仍然會做出同樣的選擇。假如她能複製前幾次大選的輝煌,或許這一頁就真的會翻過去,但現在這一頁卻是再一次的被翻了出來。這直接打擊了她的領導能力和舉國上下對她的信任

回看選舉過程,梅克爾一出場就被嘲笑、抗議聲口哨聲所淹沒,她被稱爲「人民背叛者」,甚至有一次她竟然在大學裡被抗議者番茄襲擊,顯示了德國一種新的民意和政治方向

這個結果還表明,德國以及人類不管付出多大代價,做出多少彌補措施,但只要條件具備,仍然可能重蹈覆轍。納粹德國世界和自己造成了人類前所未有的浩劫,但僅僅一個接收難民問題,就能令極右政黨復活。據統計,超過五分之一的德國人把票投給了民粹主義反建制政黨。要知道1928年納粹黨第一次參加國會選舉得票率僅有2.8%,在1929年全球經濟危機背景下,1930年納粹黨第二次參加國會選舉得票率也不過18.3%!這相當程度的增加了全球對德國的不信任感,也令梅克爾在川普上臺之後獲得的「西方世界領導人」的頭銜光環盡失。

這個選舉還令梅克爾失去了單獨組閣的能力,而不得不和另外兩個政黨組成「牙買加聯盟」。三黨聯合政府將削弱梅克爾的領導能力和政府的效率,也令外界質疑政府的穩定性。但今天德國面臨的內外形勢已完全不同:英國退歐、美國川普上臺、民粹主義在西方全面崛起、全球化退潮、經濟危機、恐怖襲擊、難民危機仍然在持續,這個時候德國更需要一個穩定和強勢的政府。

正是這四大原因,使得梅克爾的勝利僅具象徵意義,它將和英國、美國一樣,令全球繼續面臨巨大的不可確定性考驗。(作者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