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扯秀"背後智能電視生態之爭成導火線

(原標題:"撕扯秀"背後智能電視生態之爭成導火線)

在互聯網領域經常開打的“口水仗”,如今也蔓延到了彩電行業。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撕扯的雙方都不斷拿出新的證據力證自己。但筆者認爲,這些看似是企業之間的爭鬥,背後卻是國內智能電視發展,各路廠商對於電視生態市場的搶奪。隨着電視生態的其他板塊不斷成熟,未來智能電視的生態競爭將愈加激烈,電視行業市場的爭奪,纔剛剛開始。

目前,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彩電產品的需求也在不斷地攀升,越來越傾向於高端化、大屏化、智能化。中怡康研究院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智能電視零售量的滲透率是72.3%,在55寸及以上的大尺寸產品中,滲透率更是達到了96.2%。未來智能電視勢必覆蓋全部電視產品,將改變人們客廳娛樂方式。

市場:“價格戰”難持續未來更應以質取勝

在第五屆中國家電網購高峰論壇上,公佈了一組數據:從2012年到2014年,3年內電視機平均尺寸分別提高到37英寸、40英寸、42英寸,而單價分別爲3479元、3576元、3456元,基本處於同一水平。這背後,以樂視、小米爲代表的互聯網企業進軍制造領域,靠內容收益補硬件低價的模式推波助瀾,顛覆了原有的價格體系。

樂視推出的S40Air L全套價格下來共爲1579元,其中包含499元硬件費用、980元兩年全屏會員服務費以及100元三星面板費用。然而,目前市場上一塊40寸的電視屏幕,價格就超過1500元。在這種“狂燒錢”模式下,企業連續兩年虧損也在意料之中。

數據顯示,2013年和2014年,樂視超級電視分別賣出30萬臺和150萬臺。根據財報,2013年樂視致新實現營業收入7.2億元,營業虧損6816萬元;2014年實現營業收入41億元,營業虧損5億元。

對於互聯網電視的燒錢模式,酷開董事長王志國曾表示,“這一定不能長久,最終還是消費者買單。”他認爲,“僞生態”的互聯網電視,則通過不斷地拋出生態和故事,目的是持續地獲得資金投入,然而依靠燒錢維繫僞生態,很難實現可持續性的發展。

今年年初,樂視小米的“面板之爭”,筆者認爲這不僅是樂視及小米兩種不同生態模式的紛爭,也預示着互聯網品牌更加看重自身的質量,賠錢的買賣不長久,未來互聯網電視應向高質高端發展。

分析:彩電市場低迷未來內容盈利或成趨勢

自從2013年開始,互聯網企業開始進軍彩電業並迅速走熱,便對傳統電視廠商造成新的衝擊。2013年5月,樂視推出自有品牌的超級電視,9月,小米推出小米電視。如今,新的互聯網品牌還在不斷涌入電視領域,如風行電視、微鯨電視等,至今國內互聯網電視品牌已增至13個,還有後來者。

事實上,我國的彩電市場已經屬於存量市場,一年的彩電內銷量爲四千萬臺左右,近兩年這個市場的容量還在萎縮。在互聯網電視的企業越來越多了之後,市場競爭難度也加大了,企業的生存壓力也更大。

據奧維雲網(AVC)的監測數據顯示,在猴年春節促銷期間,國內彩電市場微跌2.1%;其中,線上彩電市場卻同比增長32%,佔比提升至25%,而且大尺寸電視的銷量也繼續攀升。

面對國內市場的增長瓶頸,本土彩電企業紛紛進行轉型。智能電視的普及給原本依靠硬件盈利的彩電行業帶來了新的盈利模式——內容盈利,這是未來彩電行業發展的趨勢之一。

行業:競爭加劇 企業應學會“兩條腿”走路

業內人士認爲,互聯網電視“撕扯秀”背後,體現瞭如今互聯網電視行業競爭加劇的態勢。如今,互聯網品牌已經多達15家,但是業內預言,2016年這些品牌只會存活5家。

絕大多數互聯網品牌把彩電市場想的過於樂觀,在互聯網電視的企業越來越多了之後,市場競爭難度也加大了,企業的生存壓力也更大。互聯網電視想要生存便要靠搶奪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然而並不是所有企業都能像樂視一樣可以燒錢,酷開品牌也是靠創維在其背後做強大的支撐。

中國互聯網協會網絡營銷專家委員洪仕斌認爲,互聯網品牌間的內容之爭只是智能電視生態的一個小板塊,這只是一個開端。隨着老牌彩電廠商、互聯網巨頭、遊戲教育等細分領域巨頭的不斷合作發展,老牌彩電廠商基本上都開始內容服務+硬件營收兩條腿走路。電視企業應在增加更多優質的內容的同時,保障企業有合理利潤,開展積極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