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磚造花圃、回收水做魚菜共生!霧峰國小環境永續推動食農
臺中市霧峰國小利用水泥空心磚、回收桶等廢棄回收物種植各樣農作、花草植物,讓水泥鋪面的校園也發展出一片生機勃勃的農作天地。(潘虹恩攝)
臺中市霧峰國小結合生態永續、科學原理,並利用回收廢棄物在校園角落打造城市農園,也發展落葉堆肥,讓孩子瞭解落葉是自然界中最佳肥料,而不要將落葉視爲垃圾。(潘虹恩攝)
近年食農教育在校園中遍地開花,臺中市霧峰區霧峰國小推動食農教育多年,特別的是,校方結合生態永續、科學原理,利用回收廢棄物在校園角落打造城市農園,霧峰國小校長葉聰信5日表示,希望不僅培養學童愛土、親土觀念,也讓學童瞭解科學原理在生活中的實際利用。
霧峰國小利用廢棄物在校園角落打造出城市農園,除了農作種植區以水泥空心磚鋪上防水布或是回收桶種植出各樣農作、花草植物,也有利用回收水打造的魚菜共生池和澆灌系統,園中隨處可見廢棄水桶、電纜木軸作爲澆灌道具、桌子,並有回收來的大型裝置藝術「食農小鴨」成爲農園地標,讓水泥鋪面的校園也發展出一片生機勃勃的農作天地。
霧峰國小總務主任劉秀菁說明,學校食農區的都是以廢棄物再利用爲發想,重視水資源的回收,不僅蒐集回收水打造魚菜共生池,結合槓桿原理設計打水器,並利用連通管原理送到家家戶戶的菜圃中,方便學童澆灌作物。此外,也發展落葉堆肥,希望讓學童瞭解落葉是自然界中最佳肥料,而不要將落葉視爲垃圾。
劉秀菁表示,「食農小鴨」是食農區的重要地標,老師會結合藝術課程,帶領學童每年爲食農小鴨換上新裝,過去曾辦過食農小鴨遇上草間彌生、村上隆,今年則是遇見蒙德里安,除增添農園景緻,也帶領學童關注大型藝術品流浪的問題。
「不是非要有什麼樣的環境才能推廣食農」葉聰信表示,學校利用水泥磚加上防水布、原始木材釘做打水器,都是以天然、不影響環境的方式去做,讓孩子瞭解原來廢棄物就能成爲種植農作的環境,不是一定要在農田,同時將科學原理結合在農園中,培養孩子愛護環境的觀念,也學習將科學實際運用在生活中;學校曾種植過水稻、蘿蔔、白菜和玉米等物,透過在地食材種植近距離觀察食物的生長到收成,希望學生從親手種植的過程培養愛土、親土、喜歡環境的觀念。
學生陳茗濠說,過去他曾種植小麥,在過程中瞭解到小麥的「廬山真面目」,看著作物一步一步種起來很有成就感;陳羿晴則說,在種植小麥的過程學到農夫在田裡工作的辛勞,也學到原來樹葉堆肥能再成爲種植環境的養分,並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廚餘分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