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局採用阿丹圳路造電工法

阿丹圳路造電工法在去年10月28日小水盟舉辦第五屆論壇場合首次發表,打開臺灣微水力眼界。圖/陳逸格

隨着國際淨零碳排呼聲與政策力道加大,各國政府紛紛訂出淨零路徑,臺灣亦帶動小水力發電等再生能源供應鏈一同邁向淨零轉型,可惜受阻於友善環境、回收太慢、發電效率不佳等現實考量,先天條件優沃的臺灣小水力發電之路卻如霧中行車,既無法催滿油門,甚至只能停停走走。

所幸年初梨山廊道一處水保局首次以圳路造電工法完成的微水力發電示範電廠,有望一次解決「環境、回收、效率」三大痛點,該造電工法被命名爲「阿丹圳路造電工法」,採取無人監控系統,可利用APP管理,所建置微水力發電系統系利用隧道里滴下的水做發電,水流量僅0.02立方米,1小時發電量15瓦,結合儲能系統,目前可供電41盞燈LED燈在工作時所需要的用電;電廠完工兩個月以來,發電穩定,此形式未來將提供區域電網借鏡。

技術擁有者阿丹馬克公司董事長張茂昆受訪表示,此案採阿丹全球首創的在槽式發電,規模與設施佔地都小,但架構十分完整,其優點爲「造價低、佔地面積少、土建工程少、完工快速,而且能充分利用水流量,也不會破壞地貌及生態,可免於環保方面的爭議干擾,完勝離槽式發電」。並指出,本次微水力示範電廠的順利運作,充分證明了阿丹從設計、施工到完工的能力。

一般在槽式發電會擔心堵塞問題,張茂昆說,阿丹採用倒伏堰加上阿基米德水輪機,低水頭水流量不穩定的地方,可以「依」現有水利設施裝置倒伏堰加上阿基米德水輪機,如果達到一定的「水壓」重力,例如遇到颱風洪水閘門會「立即倒伏」,不會堵塞,垂直式水門打開,水是從底部往下流,倒伏堰則是讓從上方下流,可增加兩三米的位差,更加大發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