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元制”職教本土化邁出新步伐——全國首家中德雙元制職教產業園在太倉揭牌
參考消息網6月6日報道(文/盧娟 黃瑩瑩 聶新宇)5月30日,全國首家中德雙元制職教產業園在江蘇省太倉市正式揭牌,超20家合作院校、企業培訓中心、專業培訓機構簽約落戶,這是自2001年太倉引入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後,“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本土化實踐的新一步,也是中德兩國在職業教育領域合作步入的全新階段。
從1993年太倉第一家德資企業克恩-裡伯斯太倉公司成立開始,太倉的對德合作已經走過30多年的歷程,落戶德企總數超過500家。正如上海德國中心首席執行官兼董事長、太倉德國中心董事會主席夏建安所說,太倉成熟的“雙元制”人才培育環境,是企業落子太倉的重要考量。
打造職業教育培訓“矩陣”
克恩-裡伯斯落戶太倉後,安靜整潔的環境、“慢工出細活”的耐心以及友好的營商條件,無不讓公司董事長斯坦姆博士欣喜,唯有一件事令他覺得美中不足:招聘不到稱心的模具工。
克恩-裡伯斯公司是有着百年彈簧製造歷史的大衆汽車供應商,每年要高質量生產大量零件,但當時的太倉幾乎沒有能快速上手的模具工。公司需要既能動手加工製作、又會操作加工中心機牀的模具工,但“往往有動手能力的年紀偏大,不會操作機牀,能操控機牀的年輕人動手能力又弱”。因此,斯坦姆博士想把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引入太倉。
“雙元制”是指要求參加職業培訓的人員必須經過兩個場所的培訓。一元是指職業學校,其主要職能是傳授與職業有關的專業知識;另一元是企業或公共事業單位等校外實訓場所,其主要職能是讓學生在企業裡接受職業技能方面的專業培訓。這種模式在德國的企業中應用很廣。
2001年,在中德兩國政府共同推動下,太倉建成國內首家德資企業專業工人培訓中心,由克恩-裡伯斯、主營創新教具的慧魚公司、太倉高新區政府和太倉中等專業學校共同運營。除克恩-裡伯斯之外,其他企業可以用5萬元的價格從該中心“買”走一名學員。
後來,隨着越來越多的德企落戶太倉,技術工人需求激增,需要的工種也越來越多,許多德企紛紛效仿克恩-裡伯斯,在太倉建立培訓中心。
太倉的職業學校也開始探索“雙元制”本土化的道路。2007年,與當地德資企業以及德國工商行會上海代表處聯合創建的國內首個跨企業培訓中心——中德培訓中心成立。
自此,太倉先後建立了15家“雙元制”培訓中心,設立了雙元制研究院,構建了中專、大專和本科多層次有序銜接的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成爲中國最大的“德國職業資格”考試和培訓基地,累計培育出1萬多名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
在多年深耕“雙元制”職業教育實踐的基礎上,自2018年起,太倉積極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並在全國率先將“標準化”引入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大力推進“標準化+職業教育”,以標準化建設推進“雙元制”自主創新,爲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探索一條全新的發展賽道。
此外,爲促進就業創力,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太倉正不斷探索創新雙元制教育模式,搭建人才蓄水池智慧平臺,探索開發產業園、企業、人才精準匹配的雙元制人才管理一站式服務平臺。集德國標準技能人才培養、新時代產業人才供給、中德教育合作交流等功能於一體的中德雙元制職教產業園正是這一背景下創建的。
據太倉高新區介紹,職教產業園規劃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建成後將每年培訓高標準技能人才5000人次,成爲集技能培訓、考試認證、師資培訓、產教研究、國際教育合作、人才儲備等功能爲一體的產教發展綜合體,打造雙元制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形成雙元制教育培訓“矩陣”,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企業的多元化需求,爲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太倉的雙元制教育實踐在自我深化的過程中,還以實際行動探索“出圈”之路,重點推進向西部輸出雙元制職教模式,與六盤水、周至等地新建政校企合作基地,在職業培訓、定向就業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去年8月,太倉高新區與貴州首鋼水鋼技師學院簽訂雙元制合作協議,高新區、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以及區內企業三方合作,共同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深化產教深度融合,開展的首期短期雙元制培訓班的32名學員已經順利入職太倉5家企業。
“政行校企”四輪驅動
在太倉採訪時,相關從業人士均表示,“雙元制”職業教育在太倉生根、發芽、結果,離不開政府、企業、院校和行會的同心協力,深度融合。在2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政行校企”作爲利益相關者共同推進太倉“雙元制”模式發展。
首先,政府主導“雙元制”合作的發展方向和速度。一是建立有力的組織機制和政策保障,成立了各級黨委組成的太倉市“雙元制”教育發展領導小組,將“雙元制”本土化納入政府發展規劃;二是爲校企雙方的交流搭建平臺,在對德招商引資的同時向德企問詢“雙元”育人的合作意向,積極組織校企互訪,承擔“雙元制”項目的協調工作;三是通過頒佈校企合作優惠政策、補貼政策和榮譽激勵政策來激發學校和企業的參與積極性,如設立每年2000萬元專項扶持資金,對13類職業教育重點項目進行精準扶持與專項獎勵,每年舉辦“太倉杯”中德高端製造工匠技能挑戰賽和“雙元制”教育創新發展論壇等。
其次,校企“雙元”是支撐太倉“雙元制”模式的“雙柱”,兩者深度融合,是育人的主要執行者。據介紹,“雙元制”教育中有兩份協議,一個是學校與企業之間簽訂的合作培養協議,另一個是學生與企業之間簽訂的培訓服務協議。學校和企業按辦學合同約定各方的職責和權益,不僅分擔了教學設施、培訓中心運行的成本,也強化了“雙元制”教育中的協調與協作。
與學校佔主導的一般校企合作模式不同,太倉“雙元制”企業在招生中有較大的話語權,職校聯合企業共同開展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體系開發、雙師團隊組建等方面給予企業充分話語權,把企業由職業教育人才“需求方”,轉化爲“供給方”,實現職業教育與企業雙向對接、雙向促進、雙向融合。數據顯示,在太倉實行“雙元制”模式的專業中,企業參與開發、實施的課程佔總課程的60%以上,建立企業內專業培訓中心或學習島、跨專業培訓中心數十個,學生在企業學習佔總學時的60%以上,校企通過長期磨合形成了一系列合作協議、管理章程、組織架構、培養方案和實施制度,爲雙主體育人設計了路線圖。
最後,行業協會爲太倉“雙元制”本土化規範運作提供服務。德國工商行會上海代表處、德國手工業協會(奧登堡)、太倉歐商投資企業協會、太倉工程師協會等組織活躍在“雙元制”本土化的臺前幕後,他們主動爲校企牽線搭橋,推薦德國教學標準,還承擔了模具、切削、機械、機電一體化、工業商務、汽車機電、工業機器人等多個工種的第三方考評工作。
“對德合作亮麗名片”
在太倉對德合作的發展過程中,“雙元制”教育模式對形成德企集聚、推動德企在太倉發展壯大發揮了重要作用。
德國慕貝爾集團董事長卡爾-海因茨·穆爾在其《慕貝爾之路(1916-2016)》一書中記述慕貝爾選擇落戶太倉最重要的原因:“僅有的合理性就是慕貝爾得以參與克恩-裡伯斯設立的培訓中心。根據德國工商行會標準和德國雙元制體系培養技術員工。”
得益於太倉良好的投資環境和雙元制職業教育的本土化推廣,德國企業在太倉發展順利,德企的數量也不斷增加。
“雙元制”職業教育是德國製造業發展的“秘密武器”,“實體經濟+雙元制教育”是德國工業的核心競爭力。德國企業屬於技術密集型企業,先進的設備和生產工藝對應用型人才有特殊需求。根據中國德國商會的調研,人才是德企選址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太倉通過學校和企業共同合作培養人才的教育模式,爲企業源源不斷輸送技術人才,“雙元制”已經成爲太倉對德合作的一張亮麗名片。
據介紹,德國企業很青睞“雙元制”培養的學生,從教學效果來看,學生通過雙元制模式學習,知識、能力和興趣都得到了提升。通過雙元制培養出來的學生,業務精、技術強、素質好,被不少企業提前“預定”,解決了企業技術人才緊缺的難題,較好滿足德資企業對專業技術工人的需求,反哺了太倉產業發展,大批德國企業因此落戶太倉,形成職業教育、技能培訓與地方經濟發展、產業升級相生相伴、互惠共贏格局。
【記者手記】職業教育並非“不得已選擇”
(文/盧娟 張誠)2001年,太倉德資企業專業工人培訓中心誕生,開啓了太倉“雙元制”本土化之路。20多年來,中國特色學徒制太倉模式培養了上萬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爲一批批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的大門。
2003年,15歲的陶怡磊初中畢業後成爲江蘇省太倉中等專業學校的首屆舍弗勒班學徒工。接下來三年,他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在舍弗勒培訓中心進行實操訓練,擁有了學生和學徒的雙重學習機會。畢業後,他進入舍弗勒工作,從最初的一線操作工,到產線領班和磨削技術員,再到如今舍弗勒培訓中心的培訓師。這些年的歷練,讓陶怡磊從一個稚嫩的中專生成長爲一名有着豐富實操經驗和理論知識的“雙元制”培訓老師。
他說:“三年的‘雙元制’學習大大增強了我的實操能力,培養了職業素養,畢業後直接進入企業,沒有找工作的煩惱。現在我又回到這個曾經培育了我三年技術的搖籃,利用學徒時期在培訓中心所學的專業知識加上產線上的管理、生產經驗,指導學弟學妹們,幫助他們順利通過德國工商行會AHK考覈。”
“雙元制”教育爲不少年輕人撐起了夢想。周志浩是克恩-裡伯斯第一批“雙元制”培訓項目的學生,如今他已當上了企業生產部經理。“‘雙元制’給了我很好的成長機會,讓我從最初的衝壓工、調試工變成一名獨當一面的企業管理人員。”周志浩表示,作爲“雙元制”培訓項目學生的最大優勢,就是對企業生產流程、產品的熟知。
陶怡磊和周志浩成長的經歷也是衆多太倉“雙元制”人才發展的縮影。在長期雙元制本土化實踐中,太倉雙元制教育規模不斷擴大,畢業生80%以上留在太倉就業。採用德國標準、校企共同培養的學生深受企業歡迎,很多學生已由“小學徒”變成“老師傅”,成爲企業生產一線技術骨幹。
“通過這個培訓系統,我們可以錄用受過良好培訓且有潛力的人才,同時,也給太倉及太倉周邊的年輕人提供良好的就業前景。”巨浪凱龍機牀(太倉)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維利·里斯特說。
周志浩表示,社會對職業教育存在偏見,總覺得上職校是“不得已選擇”。太倉雙元制職業教育20多年的發展,讓大家慢慢意識到,職業教育也可以讓每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雙元制”培養的學徒,上學期間有明確目標,學習特定技能,不少實現了招生即招工、進校即進企、畢業即就業,對自己的職業前景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