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教育拖垮數理程度!藍委舉「馬國失敗例」轟:荒唐

藍委賴士葆近日曾直批賴清德對雙語教育第一現場問題不是佯裝不知,就是偏執地漠視廣大民怨。(示意圖/中時資料照)

政府推動「2030雙語政策」,目標是2030年讓英語成爲臺灣主要語言之一,2021年起在各教育階段落實雙語教學。然而政策施行2年多來問題叢生,還有家長看到小孩寫出「晶晶體」後忍不住重砲批評,後悔沒送小孩念私立學校。國民黨立委吳怡玎指出,馬來西亞曾在2002至2009年實施雙語教育,但成效不彰,導致50萬學生數理程度嚴重不足。她直言應由下而上強化英語學習環境,而不是透過「用英語教數理」的荒唐方式。

吳怡玎7日發文提到,近日媒體報導《4班百人僅1人聽懂?雙語教學雪崩!》引發輿論譁然,教師、家長團體痛批雙語政策。引來教育部大動作迴應,強調雙語政策沒有問題,爲執政黨背書。其實,早在去年詢答教育部公務預算的時候,我就針對雙語教育問題詢問過教育部長。

吳怡玎指出,找出當時教育部委託師大進行《我國推動英語成爲第二官方語言政策評估報告》研究,報告中指出亞洲各國英語程度較佳者如新加坡、香港及菲律賓,都有被英國或美國即英語系國家殖民,短者如菲律賓受美國殖民48年,最長如香港受英國殖民達154年。但除了官方語言爲英語的新加坡及菲律賓是「全英語教學」外,香港仍然保持使用粵語的教學,外籍教師僅進行「英語學科教學」。日、韓亦是如此。

吳怡玎強調,而唯一曾進行過「雙語教學」的是馬來西亞,曾在2002年至2009年實施雙語教育,結果成效不彰,導致50萬學生數理程度嚴重不足。就算是英語教育成功的新加坡,政策實施的50多年過去後,家庭的母語文化已逐漸式微。

吳怡玎直言,我們當然希望也鼓勵國人學習英語,但不是透過這種「用英語教數理」的荒唐方式,由下而上的方式強化英語學習環境,從幼兒園即孩子的語言學習黃金時期開始接觸,才能真正有效提升英語能力。